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些技术权威在抱怨“说话没用”

  • 发布时间:2015-03-26 04:29:3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像西门子这样的德企,企业掌门往往是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在企业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正因为此,他们对上海建科创中心目标,高度敏感,高度关注。

  一时间,有关技术权威话语权的话题,成为业界热点。

  ■本报记者 汪敏华 徐蒙 蒋娅娅

  上海最新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有没有听说过上海这个计划?”就在最近一次见面会上,记者抛出这个问题给西门子中国的老大赫尔曼。这位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毫不迟疑给予了肯定回答,右手还相当有力地摆动了一下。

  像西门子这样的德企,企业掌门往往是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在企业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正因为此,他们对上海建科创中心目标,高度敏感,高度关注。

  一时间,有关技术权威话语权的话题,成为业界热点。

  那么在上海,总工程师的地位又如何呢?记者怀揣问题开始采访之旅,不料,首先听到被采访者陆总工程师的一堆吐槽,他甚至直言“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不会选择走技术路线”。

  采访发现,在上海,每个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市场竞争越激烈的产业,总工的话语权相对大些。但总体上看,总工程师的话语权不太够。在上海各大企业集团里,与陆总工有着同样苦恼和困惑的总工并非少数。

  上海曾有一批优秀总工 他们一言九鼎

  总工程师,是从前苏联引入的企业职务概念。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各大生产行业大兴技术革新之风,作为各单位技术主要负责人的总工程师,担负着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生产把关的重任。在技术上,总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行政上,他(她)是整个单位或项目的工程技术负责人。从理论上看,总工程师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

  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介绍,上海曾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总工程师,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立下汗马功劳。他随口报出一个个总工程师:

  林元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著名桥梁专家,他设计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卢浦大桥横跨浦江两岸,使天堑变通途;

  叶可明,上海建工集团总工程师,为上海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重大工程攻克了重重困难,取得了10多项国际和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江欢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在造型、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

  刘建航,上海地铁一号线总工程师,发明和创造了一系列软土层地下施工和监控技术及创新理论,成功地完成“豆腐里打洞”,在上海地下松软土层里建起地铁长龙。

  ……

  上海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公司一位领导说:“总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主心骨,每逢遇到重大技术难关,只要总工程师在,我们心里就不慌,总有办法解决技术难题。”

  他回忆说,地铁一号线施工最紧张的阶段,总工程师刘建航连续半年住在工地,每天要分析数千个测试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有一次,刘建航在数千个数据中,发现一段基坑挡墙位移速率突然增大,开始大变形。原来是地下墙中缺少了12根钢制支撑。他果断命令施工人员赶快抢险。经过连续32小时的现场拼搏,终于阻止了墙断坑塌的重大事故发生。

  其实,上海工业各领域都有杰出的总工程师。

  “我当技术员时,厂里的总工程师在全国行业都是标志性人物,由最优秀的技术专家担任,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把握,对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开发有建树,专业上让人心服口服,同时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强,是科研开发的当家人。并且能说会道,内外兼修,很有人格魅力。”吐槽的陆总谈起前辈总工程师,语气里满是钦佩和骄傲。

  一名沪上知名国企的老专家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强调以市场换技术,迅速建立起工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总工程师肩负对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任,是企业真正的灵魂。那时不管厂长还是党委书记,大多是技术上的“外行”,因此都对总工程师非常尊敬,技术上的事总工程师说一不二,在产品开发、发展战略等领域,总工程师也有充分的话语权。

  当年搞技术是相当骄傲的事 但后来情况变了

  “当年搞技术是相当骄傲的事,但后来情况变了。”

  老专家告知,当技术差不多都成熟了,市场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大家抢山头、拼价格,大型国企传统的优势不复存在。在市场竞争中,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研发,投入巨资,辛苦几年,短期还未必看得见收益。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粗放式发展、低成本竞争,因此企业中负责市场和管理的人话语权自然大,搞研发创新的边缘化。在企业过度强调销售业绩KPI考核的今天,总工程师的地位不可避免让位于经营销售领域管理者。

  上海市总工程师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协会注册总工程师数量成倍萎缩。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研究院研究员苏福明说,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型、行业行政管理的弱化,总工程师队伍也出现了萎缩,甚至在不少企业出现了空缺。在现今许多国有、民营企业里,总工程师的称谓已经被“技术总监”、“工程主管”等取代。但在一些国企中,这些总监和总管并不属于公司管理层,职位更低,因此他们有关技术创新的话语权更不如总工程师。

  而在依然保留总工程师职位的国企,总工程师作为一个行政职务,仍以任命制为主。一些国企的总工程师,即使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往往因为可能是“外来者”“空降兵”,其对企业发展、对工程项目整体流程的了解程度欠缺,而制约了其话语权。

  正是由于总工程师成了一个官职,难免要论资排辈。一些国有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领导,用一种“你懂的”神情说,提拔某人当总工程师,常常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职级。言下之意这个总工程师并非是最优秀的技术专家。

  在尚未完全去行政化的国企中,级别排位仍然重要。总工程师享受副总待遇,在管理层中排位倒数第二,一般仅在工会主席之前。开大会时主席台上一排老总,总工程师只能坐在最边上。这样的情况下,总工程师在企业决策中,难免会有所顾虑。同时他的话语权和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也很难超过其他管理者。有些总工程师认为,所谓“总工程师享受副总待遇”,在提法上就带有恩赐和歧视的意味,让一些总工程师多少有“名不正言不顺”之感。

  “相比较而言,很多体制之外的外企、民企,其总工程师或是被称为技术总监、CTO等,话语权就更大一些。技术上自然是说了算的,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者自身就是技术出身,兼任着技术总监一职,话语权自然就大。”马兴发说。

  除了体制因素,处于不同行业,也会使得总工程师的话语权水平不一样。市场竞争越是激烈,该行业企业的总工程师话语权就更大一些,因为竞争中的行业企业对技术更新的需求更大,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更多,需要总工程师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建筑设计行业,总工程师话语权普遍高,从过去到现在,这一行业也曾出现了不少一言九鼎的总工程师。

  其次,行业越是细分,总工程师的话语权也会更大,比如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此外,还有小微企业、创业企业,在其运作初期自然要依靠新技术来抢占市场,总工程师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大。

  现在总工程师说话不响亮 主要原因要从自身找

  “相比于前辈总工程师,我们这代总工程师总体来说,在个人能力、魄力、魅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差距。”尽管在行业内颇有名望,但陆总却承认,总工程师说话不响亮的主要原因要从自身找。

  当代总工程师与前辈相比,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参与的市场竞争有限,企业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现在要长得多,一些总工程师研发出几项技术或产品,甚至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就足以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让自身在行业流芳。但现在,新技术、新产品各领风骚仅数年,无论企业还是总工程师都不能吃老本。如果总工程师后劲不足,跟不上新技术潮流,自然就会缺少甚至失去话语权。

  “总工的地位不是别人恩赐给予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这是很多前辈总工程师的共同心声。事实上,当下不少企业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总工程师人才。一大原因是现在的高校教育体制,学生主攻一项专业,毕业后从校门进入厂门,擅长的也只是一个领域。因此企业中偏才、专才不少,全才却不多,而选拔总工程师,需要的恰恰是涉猎广博的全才,对技术的方方面面不能说都精通,但起码要懂,能做到这一点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先天不足,”一家大型国有集团总工程师介绍,国有企业从985大学(位列建设30所世界级名校的高校)中招聘到的优秀学生很少。很多国有企业也没有把综合素质最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总工程师候选人进行培养。”在化工行业干了20多年的一位总工程师认为,目前企业选拔人才有这样的现象:能说会道的去搞市场营销,情商高的去抓生产,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去抓管理。留下搞科研的,大多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习惯跟技术打交道,不善于人际关系和团队沟通交流,这样的“闷葫芦”当总工程师,等于自己放弃了话语权。

  “总工程师应该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敏锐眼光,有理论,有才干,有实际工作经验,有些行业还要有动手能力。总工程师带领技术人员搞技术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了解市场需求,懂得性价比,哪些技术需要原创,哪些可以把别人的免费拿来用,哪些需要集成创新。总工程师还要能说会道,有极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既能够同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又可以同车间工人相谈甚欢。要成为这样的总工程师,需要对优秀技术人员有计划地培养,多部门多岗位历练,必要时到车间第一线实践。

  采访实录

  一个总工程师的吐槽

  “小伙子不错,给你三个选择。”

  公司总经理看着他:“你当技术员,专业对口。但我看你文笔不错,适合在总经理办公室写写东西。你性格活跃,能说会道,倒也是团委书记的料。三个工作你自己选一个。”

  下个月就要退休,但1982年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幕,陆总工程师还历历在目。“这有啥好选的,当然是搞技术。做行政工作,或者当政工干部,不是学非所用?”他义无反顾当了技术员,一步步做到厂总工程师、厂长,又晋升到一个大型国有集团总工程师,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深得同行敬重。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不会选择走技术路线。”陆总的语气里透露着后悔:“选择这条路径就是让自己不快活。技术创新最艰苦,最寂寞,一辈子与失败为伍。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失败与成功的轮回,而成功是很短暂的,失败却是长久的。成功后再创新,又是一个失败走向又一个失败。”

  虽然甘苦自知,却心甘情愿。让他真正不快活的却是:作为技术系统的关键领头人,总工程师当家不做主,说话不响亮。“现在都是董事长、总经理一支笔,其他副总权力有限,更何况是领导班子里垫底的总工程师?发言权更少。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任期制,也有经济效益指标考核。要提高企业效益,董事长总经理首先想到的是抓生产经营、抓市场营销,效果立竿见影。而技术研发投入多耗时长,是否成功还难说,不少董事长和总经理排在末位考虑。你说总工程师有多难?”

  因为陆总即将退休,集团开始选拔下一任总工程师。但选拔过程中的人心浮动让陆总非常感叹:“集团内部最优秀的人,内心未必愿意当总工程师。一些人想的是把总工作为一块跳板,职务上一个级别,然后争取分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或企业管理,岗位既重要又风光,说话还有分量。”

  上海的总工计划

  如何让科技成为转型发展的“发动机”?

  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如何黏合科研院校与企业“两张皮”?

  解决这些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少不了一个群体——总工程师。

  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造就一支强大的技术领军队伍,他们是——总工程师。

  一个有助于培养总工程师的系列计划已经运作: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和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由市科委建立的这四类人才培养计划,涵盖35岁至50岁左右的科技人员,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和梯度的人才培养体系。

  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堪称人才选拔的“伯乐”,以项目扶持的方式,帮助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成长。这个计划特别鼓励原始创新和大胆探索,同时宽容失败。

  启明星计划更进一步,为青年科技人员起步、领衔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提供经费资助,目标是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

  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更上层楼,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目标是培养和选拔一批50岁以下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支持的科研成果、关键技术具有国际水平,能对相关学科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对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有重大影响。

  浦江人才计划旨在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环境,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

  四大人才计划近年来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累计培养企业“启明星”227名,企业“优秀学科带头人”141名。

  培养、建设、壮大总工程师队伍,增强总工程师的话语权,除了总工程师需要自强内功,除了要将最优秀人才选拔到总工程师岗位上,还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尤其是宽容失败,这种氛围非常重要。一个求全责备、只能成功不准失败、失败就不再给予机会的严苛文化环境,总工程师说话是不会响亮的。

  如何形成这样的文化环境?我们都应该思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