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扶贫改革的“阜新突破”

  • 发布时间:2015-03-25 05:32: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辽宁省阜新市是201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立的全国首批3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阜新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国第一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阜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不断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

  试验区建设两年来,阜新初步构建了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为基础,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为引导,以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产业扶贫体制机制、金融扶贫机制与产品为支撑,以“集团帮村”工程和“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为平台的阜新扶贫开发新模式,在“四个创新,一个完善”五项重点工作中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772元增加到2014年的10566元,年均递增1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市11.3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6.44%下降到16.21%。

  土地增值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突破,实现农民增收多元化

  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的彭瑞华家有21亩地,原来种玉米,按一亩地打玉米1000斤算,一年收入也就两万多元,年成不好时有时还倒贴钱。但自从前年转扣大棚后就不一样了,她告诉记者:“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家庭农场,一亩地有600元租金,扣了两个蔬菜大棚,一个棚纯利润就在3万元以上。”尝到甜头的彭瑞华今年还想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已经向村里新规划的小区里申请再建一个大棚。

  彭瑞华所说的家庭农场是2013年在官营子村成立的阜新市第一个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庆年采取承包、代耕和入股三种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耕地2万亩。张庆年购进了2台秸秆还田机、4台旋耕机、40多台播种覆膜机、4台玉米收获机、1台残膜回收机,农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节省人工费用200元。张庆年的家庭农场实施规模经营,解决了土地经营“细碎化”问题,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使土地单位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阜新人均耕地6.7亩,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老弱病残滞留,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影响粮食安全、制约农民增收的实际问题,阜新市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全市通过采取企业直包、农民土地入股、代耕代收、农民加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156万亩。目前全市已有种粮大户230户,家庭农场达到96家,农民合作社达到4181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1家,可带动16.9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农民已充分享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惠,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为解决贫困人口不能持续稳定增收的难题,阜新市在试验区建设中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大力推进“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培育出一批高效农业、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典型,带动了树莓、冷棚葡萄、寒富苹果和肉羊、奶牛等畜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业建设格局明显,实现贫困人口增收多元化。

  阜新市市长杨忠林说:“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是阜新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迎来的又一先行先试机遇。阜新市委、市政府将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探索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体制、新模式,不断提高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坚决完成国家交给的改革试验任务。”

  “集团帮村”

  ——大扶贫体制机制的突破,实现帮扶力量集团化

  彰武县四合城镇三官村的石国春在去年秋收时没想到,自家的9亩涝洼地居然亩产达到1500斤,石国春对记者说:“往年因为涝的原因一亩地也就一二百斤,特别是这几年雨水大,基本都绝收。去年在市、县农机局的帮扶下投了十几万元,修排水渠、涵洞将村里的3000亩涝洼地进行了治理,全部获得丰收。”

  四合城镇三官村村党支书于国宁向记者介绍说:“在我们村由市发改委牵头多家市直部门参与实施的帮扶项目有15项,到去年末已投资1483.7万元。开展了风沙干旱农田滴灌节水工程、苗木基地、低洼易涝农田治涝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等建设,修筑河堤险段300延长米、石笼丁坝11座,21公里村屯公路及桥梁配套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21公里基础全部完成,11公里油路已完成。”

  为什么有这么多市直部门帮扶三官村,原来这是阜新市为改变部门包乡带村力量分散的状况,在全面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创新开展了“集团帮村”工程,使部门帮扶实现由“单兵作战”向“集团帮扶”的转变。

  全市共组建16个帮扶集团,每个帮扶集团由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市直部门牵头、5~8家市直部门和企业为成员,对口帮扶1个贫困村,形成市领导带队、牵头单位组织、综合部门协调、市直部门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帮扶、县乡(镇)干部包村的“集团式”帮扶格局。

  阜新市委办公室在牵头帮扶的红帽子镇两家子村,实施帮扶项目12项,已投资666万元。在村里完成节水滴灌700亩,发展二元母猪规模养殖125头,培育生猪养殖户14户,种植寒富苹果1300亩。修建村级油路5.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11盏。

  阜新市副市长李志成说,他们将“集团帮村”工程与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程”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明确帮扶重点和脱贫标准。去年一年,16个帮扶集团扶持16项目村实施帮扶项目120项,协调解决帮扶资金9779万元,引进项目资金1.4亿元,协调贷款715万元,使2.4万人直接受益。

  “政银保”——金融扶贫机制与产品的突破,实现金融服务层次化

  “我养了20多年牛,一开始规模小自家养三五头,后来在我家房屋东边建一个小牛舍,能养20多头,一点点发展后在屋后边又建了一个100多头的牛舍。带动周边200多户养牛户,我从信用社贷款从5万元、10万元一直能贷到50万元,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资金还是紧张,一头牛成本就要上万元。”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李万权向记者讲述了他养牛致富的经历。

  资金不够怎么办?从今年起李万权就不用为缺少资金犯愁了,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初,从信用社通过‘政银保’贷了200万元,这样就能帮扶更多的贫困户来通过养牛改变他们的生活,牛与饲料都由我来提供,养一头牛的纯利润能多达3000元。”

  为破除制约扶贫开发的资金瓶颈,在政策性金融方面,阜新市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与银行机构、保险机构三方合作、风险共担的“政银保”金融扶贫新机制,即由合作银行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对象发放贷款,合作保险机构负责提供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市县财政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为银行贷款提供风险补偿。

  “政银保”的发放对象主要是针对扶贫开发重点县区的贫困村、贫困户和上述区域内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其他农户(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事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等。补偿金由市、县政府安排财政资金设立,是“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项目专项补偿金。首期补偿金额度为500万元,其中,市财政出资300万元,阜蒙县、彰武县各出资100万元。

  阜新市扶贫办主任王城向记者介绍说,“政银保”现已发生贷款近百笔,贷款总额近亿元。在特惠性金融方面,全市累计投放4.1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5000名农村妇女和农村青年创业增收;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26亿元,扶持2.7万户贫困户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在24个乡镇的62个贫困村开展互助资金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到1554万元,每年可扶持贫困户5000户次以上。目前,全市面向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的多层次支农惠农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正在形成。

  阜新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改善为目标,通过扶贫改革试验,力争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为国家提供可供示范和借鉴的新做法新经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