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本轮低通胀要比以往更为复杂

  • 发布时间:2015-03-24 10:10:0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两年,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指数也同样出现持续下行。为了对冲价格总水平下行和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已经在去年和今年连续“降息、降准”,但仍未有效缓解低通胀压力,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总体比较充裕、多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这种状况的出现确实需要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低通胀既有供给端因素也有需求端因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既有货币性因素也有非货币性因素,相比以往更为复杂。

  全球低增长和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普遍性通缩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和价格总水平下降。根据IMF数据,在1990年-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年-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因此,低通胀更带有全球普遍性特征。

  供需失衡导致结构性通缩

  世界银行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认为,自2011年初起,能源、金属矿产和农业原材料三项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几乎相同的下滑,降幅均超过35%。贵金属价格2014年下跌12%。此外,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下跌20%。特别是从能源替代的角度看,近些年,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有效推进,以及“页岩气革命”溢出效应的重大影响,石油的供给冲击直接导致国际油价的大幅暴跌。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大国,2014年石油进口占到GDP的2.4%,本次国际原油价格自去年7月以来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50%,石油价格的下跌带来进口成本下降和“上游”价格的下跌。

  另一方面,需求与生产的失衡可能意味着库存水平去化低于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调整较为缓慢。目前,我国约有30%-40%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工业落后产能占比达到15%-20%。即使制造业增速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相关行业的过剩产能仍然无法消化,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受这种供需失衡冲击,1月份PPI季调后环比增速大幅下滑。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是PPI跌幅加深的主因。其中,1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跌5.2%,与PPI的差值继续扩大。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四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别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9、0.9、0.5和0.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约为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左右,工业通缩压力更大。

  美元持续升值导致输入性通缩

  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周期与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形成负相关关系。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美元升值效应将通过“进口-购进价格-PPI-CPI”的渠道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可能会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缩压力。事实上,在1980年-1985年和1995年-2001年的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即同样是经济从萎缩逐渐恢复进入重新增长区间,利率周期步入加息周期,同时美元、美债收益率双双回升,通货紧缩持续较长时间。

  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去杠杆导致债务性通缩

  数据显示,2005年-2012年,中国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杠杆率由139.3%上升至176.3%,累计上升约3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最快。目前,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比率已经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根据标普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预计2014年,中国非金融企业持债规模将继续扩大。

  经济萎缩导致了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去杠杆化”进程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货币乘数大幅走低,市场流动性下降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偏好的改变,“现金为王”成为人们更多的选择,这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造成名义利率下降,但是通胀可能下降得更快,甚至出现通货紧缩,这就类似于当前的情况。

  从一定意义上讲,通缩比通胀更难治理。根本而言,通缩并非是“货币”概念,即便是在当前的欧洲、日本,虽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也没能从根本上扭转通缩的态势。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我们需要科学区分哪些是“好通缩”(比如能源成本下降等),哪些是“坏通缩”(比如资产负债表衰退等),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缩背后的成因、演变以及治理有更为全面、系统的思考。惟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结构性改革和重大的经济转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