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与中国高铁一起奔跑

  • 发布时间:2015-03-23 01:30: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邓旺强

  十四年前,德国。陶桂东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先进的ICE高速列车,250公里时速给他的震憾,至今记忆犹新。

  十四年后,飞驰在中华大地铁道线上的一千多列高速列车,近一半出自他所在的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团队之手。

  他是这个团队的高级主任设计师,高速动车组设计专家。由他担当主任设计师的CRH380A,跑出486.1公里每小时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成为中国高铁一张闪亮的名片;他主持广深港动车组技术投标,与众多国际巨头同台竞技,成功中标,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如今,他正带领团队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我国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产品系列的升级又将迎来关键一步。

  首次体验250公里时速,既欣羡也不是滋味

  1996年,绿皮车与红皮车的年代,陶桂东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四方机车车辆厂(南车四方股份的前身)。科班出身的陶桂东爱动脑、肯钻研。从一张张座椅开始,进厂没多久,陶桂东就基本把火车部件的图纸画了个遍,很快成为老师傅眼里的“设计多面手”。

  2001年,陶桂东到德国研究塞拉门技术,在ICE高速列车上体验了一把250公里的时速。让第一次接触高铁的陶桂东心里既欣羡,也不是滋味。他说:“国内绿皮车拖慢的不仅是客流速度,还有轨道工业发展水平。”

  2004年,国家规划高速铁路网,确立“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方针。南车四方股份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开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陶桂东迎来了“亲手”设计高速列车的机会。

  然而,技术引进远不是“拿来就用”那么简单。参与设计的陶桂东说,外方设计没考虑国情路情,照搬现成技术行不通。陶桂东和设计团队前后进行了110多项设计优化,才解决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两年后,南车四方股份成功下线首列国产化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

  2007年,南车四方股份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自主提升,设计开发时速300公里的CRH2C高速动车组。业内公认,高速列车时速到了200公里以上,每提高50公里,技术难度上升一个台阶。为了摸透动车组在高时速下的系统行为规律,陶桂东和技术人员在京津、武广、郑西等线路上跟车试验,历时整整1年,突破了制约速度提升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高速列车这种大工程,必须走完全自主创新这条轨道。”在陶桂东看来,CRH2C的成功研制为高速列车的全面自主创新迈出了重要一步。

   擎旗CRH380A,“攒出”最佳性能整车

  “思路清晰,有股狠劲,是个典型的‘技术男’。”同事这样评价陶桂东。正是凭着这股狠劲,他在高速动车组研发中屡担重任。

  2008年,南车四方股份着手自主开发世界上最高标准的时速380公里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此为标志,我国高速列车跨入全面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33岁的陶桂东,受命担当CRH380A主任设计师,成为设计团队主要领军人之一。

  未及兴奋,难题迫人。“设计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根本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不是打破成规,而是在开创先例。”陶桂东说。

  在300多人的设计团队里,陶桂东负责列车的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乎车辆运行安全和乘坐舒适性。4万多个零部件,上百个子系统,对动车组的设计而言,如何通过系统集成“攒出”最佳性能的整车,是首要的突破点。

  “时速380公里,我们心里也没底。”尽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高速带给陶桂东的考验前所未有,拿动车组接口关系来说,很多部件的设计精度是以0.001毫米来进行误差计算的。

  从那时起,陶桂东带领设计团队展开历时2年的攻关。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就是在打仗”。那段日子,陶桂东早上6点就进入工作状态,带领技术人员审核图纸、研究方案,到现场试验。“每个设计方案,每项技术参数,都需要反复比选。”团队里的同事记得,设计周期紧张,陶桂东一连半年没怎么休息过。

  速度攀升150公里,噪声强度基本没变

  和时间赛跑,设计上的难题也接踵而至。

  噪声控制首当其冲。作为国际高精尖技术之一,噪声控制是各国研发高速列车必须突破的“瓶颈”问题。“噪声过强,会直接导致列车不能投用。”陶桂东说,列车的噪声会随速度的攀升呈几何数级增长,而到时速380公里,噪声控制无先例可循。

  在前期积累基础上,陶桂东对列车噪声做了大量分析研究,他提出根据隔声设计原理有针对性去解决,并探索出“隔、降、吸、减”4种方法。

  这对材料和设计结构的要求近乎完美。整整1年多,陶桂东带领技术人员扑在现场,进行了500多次科学试验,反复比选材料,调设计结构。光车窗隔音这一项,他和团队就试验了上百次,“前后否决过20多种方案”。

  如今,当一列列CRH380A以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奔时,车里的噪声只有68分贝,“跟人说话的声音差不多,比小汽车还低”。值得一提的是,和初期引进的时速200公里原型车相比,CRH380A时速攀升了150公里,但噪声强度基本没变。

  两年下来,陶桂东带领团队,还攻克了动车组总体技术指标、系统接口关系、重量控制、司机室集成设计等一系列设计难题。

  与德法日同台竞技,拿下广深港动车组

  2010年12月3日,长编组的CRH380AL在京沪高铁风驰电掣,跑出486.1km/h的速度,创造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陶桂东说,令他自豪的,除这第一速度外,更重要在于“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的高速列车有了‘走出去’的资质”。

  2011年,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面向全球招标,采购广深港高速动车组。南车四方股份迎来高速列车“走出去”的第一战。这也是高速列车领域国内企业首次参加国际角逐。

  陶桂东再担重任,挂帅技术投标工作,与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法国阿尔斯通等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香港方面有严密的质量审核体系,尤其对列车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近乎苛刻。“拿列车的防火性能来说,能烧多长时间,精确到了秒!”陶桂东记得,香港对动车组的每一项技术指标都作了精确规定,不仅如此,还要求投标方拿出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

  陶桂东的“狠劲”再次被激发出来。他和设计人员通宵达旦地研究香港方面的技术要求,推敲设计方案。当时,光列车的防火性能就涉及到50多种材料。从每一种材料的选型验证,到每一处防火结构的设计,陶桂东带领团队“啃”下了数不清的难题。

  两个月后,陶桂东团队的投标文件出炉:400多份设计报告,2万多页技术文件,“整整装了两个大箱子”!

  结果发布,南车四方股份在与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和法国阿尔斯通的竞标中胜出,拿下广深港动车组。国内高速列车由此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眼下,南车四方股份正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陶桂东再度担当主要负责人。在他看来,这对我国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产品系列的升级,又将是重要的一步。

  生逢高铁时代,作为一名设计师,陶桂东坦言自己在跟高速列车赛跑。“得使劲跑,跑得慢,就会被淘汰。”陶桂东笑言,目光坚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