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消除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腐败

  • 发布时间:2015-03-23 05:35:28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盛 翔

  住建部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中央累计安排1191亿多元资金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加大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近年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和项目覆盖面不断增加,贫困农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乏力,这一民生工程在一些地区悄然沦为少数基层干部的“敛财工程”。一些地方危房改造资金被基层干部非法侵占,国家惠民资金被“雁过拔毛”(3月22日新华网)。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被贪腐侵占,最近几年,每年有类似报道。即便是在拍蝇打虎高调反腐的当下,这一现象也并未有真正改观。获批一万元到农民手中仅有五千元,坐等“好处费”竟让村民送鸡上门……惠民的好政策,在有些地方被“雁过拔毛”之后,已经面目全非。这是“农民身边的腐败”,也是惠民政策在落实执行阶段的“最后一公里”腐败。

  对于这条新闻,网友跟帖表达最多的就是“我们那儿也一样”,各种附有具体村名的举报,招呼记者“到我们那儿去看看”。显然,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被贪腐侵占,并非只在新闻中的那几个村镇存在。对基层惠民资金的发放,监督管理方式趋同,贪腐几率难免也趋同。更进一步,又何止农村危房改造基金如此,相关的惠民资金在“最后一公里”,恐怕都少不了被“雁过拔毛”的可能。比如,粮食补贴发放之前就常被侵占,后来只好直接打到农户银行卡上。问题是,更多的惠民政策并非人人有份,给谁不给谁基层干部往往拥有绝对权力。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放在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腐败上再合适不过。具体到危房改造补助,有的基层干部索取回扣、“辛苦费”,农户不给钱就不给指标;还有的直接出卖指标,明码标价多少“指标费”;至于虚报冒领,或者直接克扣、截留或挪用,这些暗箱操作的法子,就更加不在话下了。为什么他们胆敢这么做?因为监督的无力。上级政府部门只负责拨款,却没有真正重视过资金使用的效率,以及是否发放到了该发的人手里;而农民对基层组织的监督就更弱了。

  现实中,大多数农村的大多数农民,也许压根儿不知道有危房改造补助这样一笔钱,更不知道需要怎样的申请条件以及如何申请。事实上,每年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那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基层具体落实时,民众往往并不清楚,既不知道中央和地方给当地具体拨了多少钱,更不知道普通人达到怎样的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分享。公众知情权的缺失,让惠民政策的落实在某种“暗箱”中被运作,或许人们最后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效果,但是如果祛除“最后一公里”腐败,效果本来应该更好。

  村务张榜公开、村务上网公开,其实就是要解决村民知情权的问题。只有首先知道,然后才谈得上监督。要消除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腐败,首先就要从信息公开做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凡是涉及惠民政策的落实、涉及公共资金的使用,均应该在专门的网络平台上详细公开。当地村民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相关部门举报,就算当时没发现,信息上网后也可事后追溯当年经办官员之责。为时几天的短期公示,可以很轻松地糊弄过关;永不消除的公开信息,就是悬在贪腐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是更有力量的反腐威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