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 发布时间:2015-03-23 03:31:2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唐园结何兰生焦宏吴晓燕施维孙永健鲁明
“通过农行甘肃分行的‘四融’平台,我卖出去的马铃薯有满满30卡车。”去年冬天,在“马铃薯之乡”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46岁的李家堡镇农民安必汉还是头一次没出村,借助农行的网络产销平台把马铃薯卖了出去。
给安必汉带来生意的“四融”平台,是农行甘肃分行为三农发展专门设计研发的“金穗e融”系统,该系统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融”功能于一体,通过终端版、PC版、手机版三种载体,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支持三农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从2007年被农总行确定为服务三农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行起,到双联惠农贷款的推出,至如今“四融”平台的建设,农行甘肃分行扎扎实实深耕农村金融7年有余,不仅给陇原大地贫瘠的农村土地上注入了澎湃的金融血液,为贫困农民提供了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支撑,更探索出一条实现三农发展与农行自身建设双赢的有效路子,用实实在在的努力证明: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农行姓“农”,农情就是“行”情
——“四融”平台在农民金融饥渴中应运而生
甘肃乡村多数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贫困,这里的农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群众信息闭塞、资金匮乏,处于农村金融服务的边缘,同样由于贫困,发展产业缺信息、缺技术、缺能力、缺资金、缺销路等问题突出。有些地区一度是金融服务的盲点,农民往往要奔波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到乡镇、县城办理存取款业务,往返不仅费时费力,更费钱。由于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成本高,商业金融机构一度只是有选择性地介入或根本不愿介入,金融信贷支持也是以好户、大户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和沿川、沿路等交通便利的村庄为主。
甘肃许多地方三农发展不但面临着自然条件的制约,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基础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瓶颈,这里的三农发展如同她十年九旱的土地一样,比全国其他地区更需要金融服务的滋润。
“服务三农是农行最大的行情和永恒的主题。面对甘肃省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好金融服务三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农行甘肃分行行长韩国强说,“这些年,我们认真践行面向三农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放在全行工作的中心位置,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持续探寻服务三农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手段,努力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甘肃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而言,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外,他们还迫切希望解决发展产业上缺资金、技术、能力的难题。农行甘肃分行行长助理徐杨春说,应对这一问题,农行甘肃分行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让各类三农客户特别是贫困农民贷款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还得起。
让农民能贷款、贷到款,还要让农民会用贷款,才能保证还得上贷款。但是,在甘肃的贫困乡村,农民发展产业缺知识技术、能力弱的情况较为普遍。农行甘肃分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周占斌说,金融是农行服务三农的纽带,在“四融”平台上线前,分行的三农金融辅导员采取业务同步辅导和集中宣讲辅导的方式,向农民宣讲三农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和基础金融知识,并且注重对特色主导产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典型致富案例的分析。目前辅导贫困农民300余万人次,解决了16万多个种养业问题,有效提高了贫困农民发展水平和致富能力。
甘肃既是农产品产销大省,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大宗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几乎每年都有。“面对农产品滞销,我们借助自身电子网络联结城乡、客户遍布全国、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而建设的‘融商’平台,可以说是把农行打造成了三农的‘电商’,目的就是要有效突破农产品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买难、卖难问题。”农行甘肃分行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李正辉说,“融商”平台包括“金穗e销”和“惠农生资e购”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前者主要是甘肃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后者则是为品牌农资企业与农户搭桥牵线,既帮助农资企业客户销售农资,又帮助农民便利购买到生产资料。
2007年10月,农行甘肃分行被农总行确定为服务三农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行,在全国率先踏上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之路。
2009年,农行甘肃分行在全省率先实施“户有卡、村有点、账有钱”的“村村通”工程。
2011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面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依托代理渠道和电子化平台,在村卫生所(室)、便利店、电信移动网点等场所设立惠农服务点,搭建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服务网络。到2014年末,惠农服务点覆盖了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同年4月26日,该行联合甘肃省卫生厅推出了可识别新农合参合农户身份、省内异地实时结算的“金穗惠农新农合联名卡”,开创农行与省级卫生部门全面合作、全省推广的先河,使甘肃农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缴费刷卡、报销入卡,先看病、后付费,让农民既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又能使用便捷的金融服务。
2012年,为解决农民产前缺资金问题,农行甘肃分行以“融资难、融资贵”为突破口,与甘肃省财政厅携手,创新推出配合甘肃省委“双联”行动的专属信贷产品——“双联惠农贷款”,将放贷对象主要锁定在甘肃省内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当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的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
2013年,为切实解决农民发展产业过程中缺信息、缺技能的问题,农行甘肃分行组建起了一支由农行客户经理、担保调查团队、专家库和乡村干部组成的6000多人的辅导团队,开展集中辅导,送三农知识、送致富技能、送金融产品上门,帮助贫困农户发展致富产业。
2014年,该行在推出“双联惠农贷款”的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了两项涉农个贷产品:主要支持农村住房建设、灾后重建和移民搬迁的“农民住建安居贷”,和主要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农民致富小康贷”……
“通过这些年的试点、探索、创新,我们搭建起了一个为较为完整的服务三农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工作体系,渠道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韩国强说,“从做实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到打造‘四融’平台,既是我们对金融服务三农方式不断创新、探索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服务三农认识和责任不断强化、升华的过程。”
为农要知农,知农才能助农
——“四融”平台在创新金融服务中一揽子解决农民缺资金、短技能、找市场的难题
“看着触摸屏,按照提示输入号码,操作很直观,简单的几个步骤操作完后,马上就收到了手机缴费成功的短信提示,特别方便。”
2014年12月13日记者来到安定区李家堡镇一家超市时,当地农民徐文娟正在设立于超市内的“四融”平台终端设备前进行取款、手机缴费等业务。她告诉记者:“现在,存取钱和交电话费这样的小事情,我再也不用跑十几里地到定西城里去了。”
村民们刚取完钱,一条来自农行客服的提示短信就发到了这家超市老板、负责超市内“四融”平台终端设备运营的刘旺林的手机上。每一台终端设备都会有一张以设备运营负责人为户名注册的农行储蓄卡,村民取钱由他先支付现金,农行会将相应金额转入他的账号;村民存钱由他先收取,过后农行会从他的账号划走该笔交易金额。刘旺林说,“四融”平台比转账电话功能更强大,而且是村民们比较容易熟悉的触摸式操作,十分直观简便,几分钟就学会用了。
“这些年我们初步走出了一条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新路子,这为我们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时期,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手段和方式打下了扎实基础,更提供了重要支撑。”韩国强认为,当前,金融服务三农应从传统的信贷业务向统筹破解群众“产前缺资金、产中短技能、产后通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转型。为此,2014年初,农行甘肃分行紧跟全国小康社会建设和甘肃扶贫攻坚新形势,积极打造自身服务三农的“升级版”,在坚持和发扬已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渠道、产品、资源,以互联网为桥梁,打造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四融”平台。
“‘四融’平台除了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小额存取现、账户查询、转账结算等基础金融业务外,还可以办理新农合、新农保、话费、水电费等代缴费业务,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并且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农行甘肃分行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李正辉说,“四融”平台正式上线后,分行在定西市和平凉市的4个县区展开了试点,并针对农村地区电脑及家用网络普及率低的情况,将终端设备铺设到行政村,下一步,分行将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四融”平台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为了有效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题,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四融”平台积极主动对接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领域。同时随着平台应用不断成熟,将逐步加载贷款品种,丰富自助服务功能。
“‘四融’平台能帮助农民实现自助办理‘双联惠农贷款’、‘自助循环贷款’、‘贴心贷’等贷款业务。”李正辉说,分行推出“双联惠农贷款”以来,已发放贷款136亿元,帮助20多万贫困户得到了实惠,发展了生产。
静宁县细巷乡文屏村果农李志新对“双联惠农贷款”一直心存感激。他告诉记者,2012年底,妻子突发心脏病,急需8万元手术费,而当时恰巧家里果树种植也要用钱,情急之下,他向当地农行求助,并申请“双联惠农贷款”。“申请完第三天,我就拿到了5万元贷款。听说农行要在每个村都安装‘四融’平台设备,那以后办贷款就能更快更方便了。”
“我省哪些农作物良种可享受补贴政策?”“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在平凉市静宁县仁大乡南门村,村民陈克明每次来到“四融”平台终端前,都要点击“惠农融智”图标,打开里边的页面浏览一阵儿。记者看到,其中有关于国家惠农政策的详尽解释,有种养技术的介绍,还有甘肃省农牧厅三农服务热线12316上来自农业、林业、畜牧等与甘肃特色产业相关领域的丰富的专家库可共选择咨询。“每次一打开页面,各种政策、技术像进了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一样琳琅满目,想了解什么东西,就由着你去选。”陈克明说。这是农行以惠农服务点为主阵地,除在全省打造1.6万个“农民大学堂”外,在“四融”平台上为农民增加了一条释疑解惑的新渠道,农民可在线向专家咨询或留言请教,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事关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核心瓶颈,‘四融’平台都有相应的考虑和设计。”韩国强说,“融通”平台旨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融资”平台着力破解三农领域产前缺资金的难题,“融智”平台主要突破农民产中短能力的瓶颈,“融商”平台则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搭建了对接市场的大通道,解决他们产后通市场的问题。
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传统金融的范畴,成为新时期金融支农概念的全新拓展和演绎。
在资金、科技、互联网融合中实现强农富农
——“四融”平台聚焦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为农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四融”平台上线之后,有人惊呼:怎么农行也要做电商了吗?实际上,“四融”平台虽然为农民搭建了对接市场的通道,但是与传统电商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平台定位不同。传统电商是商业运营平台,“四融”平台则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二是服务对象不同;传统电商主要针对城市群体,“四融”平台面向三农客户,同时又联接城乡两个市场,延伸到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三是销售模式不同,“四融”平台除兼具传统的B2B、B2C、C2C模式外,还支持C2B模式,销售企业可在线收购农产品,并支持自动匹配供求信息、议价购销等模式;四是支付方式不同,传统电商为第三方支付或直接支付,“四融”平台则由买家先付款至农行中间账户,待收货确认后系统自动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五是功能内容不同,传统电商只能提供商务中介,而“四融”平台除此之外还能提供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服务。
“‘四融’平台聚焦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深入拓展这片‘新蓝海’,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包括贫困农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现代金融服务和综合社会服务,将会深刻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对三农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韩国强说。
“‘四融’平台的运行,将有助于银行通过农民等个体的交易行为,丰富农民个人的信用记录,从而建立有效的农村征信体系,为银行有的放矢地投放信贷资金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静宁县副县长李鸿坚说,这将对缓解农民融资难题提供帮助。
就此,徐杨春告诉记者,作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四融”平台将触角延伸至服务三农的每一个环节,把三农金融服务“一网打尽”,对于每一个注册使用平台的农户,农行都可以对农户的交易流量、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判断其信用状况,进而为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授信。农行可通过对这种大数据的分析,提供“贴心贷”业务。
更吸引静宁县仁大乡村民陈进军的是,“有了这个平台,要卖苹果在网上就能完成交易。”2014年12月14日记者见到陈进军时,他刚在“四融”平台中的“惠农融商”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苹果预售信息,“种类:红富士;规格:80mm;早晚熟:晚熟;预售单价:11元/公斤;预售数量:5000公斤。”陈进军说,以前,到了苹果销售季节,许多住在山里的果农要么守在家里的果园等客商,要么频繁地往镇上跑,与各个收购点或外地客商商量价钱,或打探销路。现在信息发布后,果农只要等着客户来电话,双方电话谈妥价格后,30%的订货款就会转入农行设立的中间账户。成交后,买家确认付款,这些订货款会与剩余70%的货款一同转入果农个人的账户内。而且,整个交易过程不使用现金,安全又方便。
“‘四融’平台通过建立农产品专业交易平台,将有助于行业人士、信息、资金汇集,这将在有效突破农产品滞销难题的同时,也降低了客商实地考察及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销协会会长刘大江说。
“如今,定西的马铃薯正是提升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平台对我们农民而言,就像是干旱的苗儿遇上了及时雨。”安定区李家堡镇李家堡村的村支书杜振利说,“如今,科技、互联网这些东西离农民不再遥远,不仅仅是马铃薯,种植豌豆等作物的农户也应加入到这个平台中来,享受平台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又能增加收入。”
静宁县仁大乡解放村的苹果收购商李满元说:“自从注册使用‘四融’平台后,我的交易额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三成,平台不仅方便了买卖双方,还有效遏制了假币的流通。”同样喜出望外的还有静宁县庆源果品有限公司的经理何利军: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设在该公司的平台终端注册用户就达613户,先后发布交易信息520多条,并与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客商成功交易458笔,总交易额达6247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投产上线的时间并不长,但农行甘肃分行服务三农的“四融”平台正在释放多重效应。
“截至目前,分行‘四融’平台累计注册客户13702户,客户借助‘惠农融商’平台成功交易2397笔,交易额达4.33亿元,发布购销信息13709条;各地农民在‘惠农融通’平台完成交易2049笔,交易额达600.33万元。”韩国强说,“下一步,我们力争到2016年全面完成‘四融’平台设备的布放和系统功能的全面优化,将之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惠农服务品牌,使分行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现在,农行甘肃分行在内部搭建起了一整套服务三农的行政组织架构体系,将全省86个县区中的70个划入三农事业部业务范围,分行约54%的存款、46%的贷款、52%的人员、一半以上的网点机构在三农事业部,对其实行单独的资本配置、绩效考核、风险拨备、信贷管理的体制流程、风险防控机制和人力资源配置,并且搭建了宽平台、广覆盖的渠道体系,力争使县、乡、村都有金融网点服务渠道,为全省2000万农民提供全功能的基础金融服务。同时,农行甘肃分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层次分明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不同特点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已经成为农行甘肃分行的一大特色。
“四融”平台的启示
多年来,作为一家姓“农”的国有商业银行,农行甘肃分行怀着对三农事业深厚感情,勇于敢于担当,立足甘肃农村为全国农行系统探索出了不少创新经验。在新的时期,该行推出“四融”平台,以全新的理念为三农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式的金融服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是精准把握了金融服务三农精髓。农行甘肃分行作为金融机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知农事、懂农情”,准确掌握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瓶颈和需求所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精准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三农产业发展,特别是整合资源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创业和涉农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城镇化、扶贫攻坚乃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服务与保障。
二是探索了破解农民融资难的新方式、新思路。农行甘肃分行推出的“四融”平台,可实现利用互联网金融汇聚整合农村信用信息的优势,推进农村的征信体系建设,让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信用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可识别、可认定,让银行能更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快捷、准确地把贷款投向诚信可靠的农村客户,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积累了优质客户,达到双赢目的。
三是带着感情一任接着一任干。农行甘肃分行的“四融”平台是通过多年来的金融服务三农,特别是在对甘肃贫困地区的服务中找到的一条适合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是农行甘肃分行历届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胸襟的体现,彰显了农行“大行德广,伴你成长”的深刻内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