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赵令欢:国企改制一定要有管理层持股

  • 发布时间:2015-03-21 16: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于3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令欢出席分会场“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并演讲时表示,国企改制有好的方案,但是为了得到好的结果,一定要有适当量管理层持股,因为中国法制不健全,企业治理历史还不长,最重要的保证让一个计划能够得到结果,是利益一致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最佳实践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的,我认为我们是比较另类的,我们把西方的模式引入到中国来,在中国的市场上来竞争,我们的主要业务也是我们非常擅长的业务,就是国企的重组。过去12年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大概有70家国企我们进行了投资。都参与了他们的重组,也像刚才李总说的,有一家是公开上市的公司,比如中国集装箱,这样能够把观点传达的更加好。

  国企改制是做的时间最长、案例最多、体会也很多的这么一个投资模式。十八大之后,我们以前叫“国企改制”,十八大给它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叫“混合所有制”。本来大家都觉得中央这么一挥手大家就可以一块上,过几年所有国企就都被改掉了,没想到讨论一年之后现在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猜不准下面是真改还是假改,是改还是不改。作为一个实践者我们有诸多的体会,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几个要点。

  第一,我们觉得叫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好,叫国企改制也罢,实际上它的一个核心目标很简单,让中国的企业,包括国家拥有的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更有持续力。所以我想提的第一个简单观点就是怎么讨论都行,但是目的是能够让企业有竞争力。这个事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如果回顾一下过去理论界和政策界的讨论,你会看到讨论的焦点都和这个目的有关。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提出几个大家讨论的议题,来说明如果我们的目标定了之后,有些讨论甚至争论实际上很容易就可以形成共识。比如大家担心这一轮改革如果不做好的话,会是一轮私有化的过程,所以讨论焦点就变成中国这么一个国家,我们的经济主体应该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事实上,我觉得国企改制从来就不应该是私有化的过程,我觉得中国的国企改制应该是市场化的过程,就像很多中国个人拥有的私有企业,要想发展也在变得更市场化。

  事实上弘毅做两件事,一方面通过股权多元化,因为基金本身就是多元,我这儿管的中国社保的钱,美国养老金的钱,加拿大养老金的钱,都是十分多元化的钱,但是通过弘毅这么一个转移的,以管公司、治理公司为基本业务的集团来对他们实施制度上的建立和管理上的提升,所以我们基金的特性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的一个结果,但是通过的是专业管理,帮助公司做什么呢?走市场化道路,我们认为市场化道路是让企业有竞争力的道路,国企如此。我刚才讲我们主要做法是国企改制,弘毅在中国做的另外一个主要的业务是帮助大型民企,通过注资帮他提升治理结构和竞争力,实际上是私企改制。往哪儿改呢?往更市场化去改,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们当时投了一个南京的制药企业,几乎是一个个人管理的家族企业,我们进去之后股权多元化,给它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牛市,由于我们是机构性投资人,这个公司可以更有诚信的被国际资本市场接受,离市场更近。甚至还有更微小的例子,它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以前要想到清华大学去招生,他招不到最好的毕业生,因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担心在一个家族企业里面,因为它不是拥有者的血亲,得不到公众待遇。但是我们帮助他们到清华大学招生,那一年招到优秀的清华大学的学生,全是市场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往市场化去推,不应该拘泥于公有还是私有。

  第二,国有企业不管怎么做都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这个争论不光是在中国,在外国也有这种争论,但是我只想讲一个观点,我们往往用简单的数字来说话,好比说一个公司五年前被改制了,现在价值变成五年前的10倍,大家就说5年增长了10倍,以前肯定是贱买了,我们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在我们每一个国企改制例子里面,过五年、十年之后都是比以前更成功。有的企业由于没有改制,在同样竞争环境里面,十年之后他仍然是老企业甚至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改制目的是让企业有竞争力,做得更好,做得更好的结果是让企业更有价值。有的时候基于这种争论容易走不出去。

  第三,那怎么去解决这种担心呢?好比如说中饱私囊,这个现象有没有?太多了,所以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建议是过程一定要阳光、透明、规范、依法、依情、依理,但最重要的是放在太阳底下晒着,整个过程和程序都是透明的。

  第四,国企改制有好的方案,但是为了得到好的结果,我们建议一定有适当量管理层持股,因为中国法制不健全,企业治理历史还不长,最重要的保证让一个计划能够得到结果,是利益一致化。企业不管有多强的治理,实际上是为企业有控制权来作主的。它如果自己的利益和企业、股东利益不能基本保持一致,很难被管的能做的规范。

  这是我们的几点体会,谢谢大家。

  苏铭天:谢谢。我想问一下赵总,对于国企的重组,我想大家普遍会认为国企有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在国企改制的过程当中,是否对就业或者失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您怎么来应对这个问题?

  赵令欢:您说的这一点非常对。大部分的中国国企来说,他们的创作肯定比你说的还要差,通常是他们有很多过剩的陈旧的产能,我们的任务就是两个。第一就是一定要做对,你可以把减少公司过剩的产能,或者能更好投资未来可能赚钱的方向,我们在国企改革过程当中都是这么做的。我举个例子,我们投资了一家招商局下面的子公司,这个公司本身是治理非常好的上市公司,而招商局是一个主要的股东,但是因为招商局它是一个追求利润的股东,它们基本上让这个公司保持独立的运营,不让任何的行政干预。结果公司出现了过剩产能,公司在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方面比较激进,我们进入以后就改善它的效率,所以国企改制非常困难。但是从我们基金投入角度来说,收入是非常高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