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首都市民牛奶喝得更放心

  • 发布时间:2015-03-21 04:32:4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庆国

  为有效遏制奶牛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蔓延扩散,根据北京市奶牛“布病”控制现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及对“布病”控制新技术进行有效探索的基础上,由北京市农业局牵头,开展了“北京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控制与净化项目”的研究工作,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优化制定的奶牛“布病”防控新型配套技术在北京市14个区县进行了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危害养殖业和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布病”疫情出现了波动。我国人、畜间“布病”疫情也再次抬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2008年,全国人间“布病”8年内发病数总体增长了851.6%。北京地区在2000年以后,畜间“布病”疫情有所反弹,个别区县如密云、怀柔、延庆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先后出现地方性流行。仅2004~2008年,直接用于“布病”阳性奶牛扑杀的财政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另外,北京市也出现了羊、牛、人共同感染的情况,“布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

  北京市自1990年以来对奶牛“布病”采取检疫净化、捕杀阳性畜为主的防控措施,不主张使用菌苗免疫。在此策略下,北京地区的“布病”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全国“布病”疫情有所反弹,北京周边的省区都应用疫苗免疫来控制布病,健康带菌现象则不能完全避免,这对北京地区的“布病”防控带来了潜在威胁。就全国而言,“布病”正处于活跃期,在牲畜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制度不健全,病畜任意流动,致使传染源的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新的疫点出现或“布病”暴发。同时,随着北京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奶牛养殖政策的落实,北京市奶牛的养殖模式和数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诸多方面的因素给北京市的“布病”防疫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针对目前国内外“布病”疫情反弹这一现状,在“布病”防控方面适时调整应对措施,提高防制与净化技术水平已势在必行。

  通过“北京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控制与净化项目”的实施,北京市在国内率先引入荧光偏振技术用于奶牛“布病”控制与净化的大规模检疫,将新型检测技术与传统经典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了“布病”的高通量、准确、快速、有效检测诊断与防控。同时,率先大规模推广应用了“布病”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的鉴别诊断技术,将“布病”的检疫净化时限从免疫后18个月提前到免疫后的6个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免疫和感染的鉴别诊断。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0~2012年这3年间,该项目对京郊14个区县的6978个养殖场(户)成功推广了涵盖检疫、监测、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奶牛布病区域性疫病综合防控新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累计覆盖奶牛46万头,检测样本384442头份,培训学员276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5100人次,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推广区内奶牛“布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非免疫群体布病自然感染阳性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标准内,产生经济效益1.02亿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