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梦想 孕育稻香丰年
- 发布时间:2015-03-18 01:32:4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只要你专注这片土地,你的收获会很多。”九三学社贵州省委主委,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水稻育种专家黄宗洪这样说。在水稻育种的科研道路上,这份专注始终伴随着他,在田间和实验室里挥洒辛劳的汗水;接受烈日酷暑的考验与暴风骤雨的洗礼;在他的生活中留下无数个坚实的脚印……
终于,黄宗洪收获了至高的荣誉——他参与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201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获奖项目由袁隆平院士领衔完成,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将水稻亩产量由700公斤提高到988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荣誉,黄宗洪显得从容淡然:“成绩和奖项是属于大家的,是整个科研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就在外界为他获得殊荣欢呼雀跃之时,他却将荣誉收进行囊,返回三亚南繁基地,再次投身于平淡却又复杂的科研工作中。“农业科研就是这样,必须抓季节,抢时间。”
黄宗洪对农业科研的热爱,出于他骨子里对土地的情感和对民生的关怀。“像我这样出身农民的人都干不了农业科研这种辛苦的工作的话,就再没有人愿做了。”他时常以农民自比,以此自我鞭策。这一情怀和胸襟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
黄宗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收成不好的年岁里,尽管大人们努力地在黄土地上耕种,却还是填不饱肚子。黄宗洪从小学到中学,课余时间就帮着父母下地做农活,深深体会过农民的艰辛。让农民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成为他心中潜移默化的梦想,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勇气。上大学后,黄宗洪毅然选择了农学专业,为了实现他心中的理想踏上了奋斗之路。
农业科研工作是辛苦的,育种工作尤其寂寞乏味。自1982年起,黄宗洪心甘情愿地在这条常人难以胜任的岗位上奋斗了30余年。一年四季,南来北往,从没有节假日;不管风吹雨打、烈日,按时、按质、按量在田里观察、杂交、赶花粉,都是必须的程序。艰苦的条件、简单的生活对于黄宗洪来说算不了什么。他表示:育种工作每道程序、每个阶段的严格要求,才是对责任、对科学精神的考验,是每个育种工作者必须直面的。要实现梦想,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付诸行动。
正是黄宗洪对农业科研的专注和努力,令他不断收获成功和荣誉。黄宗洪主持选育了贵州省第一个迟熟型三系杂稻“I优4761”后,又相继主持选育了两系杂交稻“两优211”、“黔两优58”、“协优385”和“安优136”等等品种。这些杂交稻均获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水稻自育品种面积达1000余万亩,增产粮食5亿多公斤,新增效益7亿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07年,黄宗洪将20年间承担并完成的19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汇总总结后进行了研究成果申报,并获得了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就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及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项目。这个项目涉及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鉴定和选育、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繁制种、高产栽培和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等育、繁、推、加、销一整套技术。该项目共选育三个两用核不育系,五个两系杂稻新组合,其繁殖、制种、推广和优质米产业化示范四项总产值35亿元,新增产值4.68亿元,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面对过往的荣誉和未来的科研,黄宗洪说:“水稻育种研究是我的专业,长时间以来我学的干的就是这一行,也是我甘愿奉献一生的事业,虽辛苦却感到乐在其中。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研攀登是永无止境的,能够合理利用时间继续在专业领域探索、不断寻求突破,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