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陶金银面对的四道坎儿

  • 发布时间:2015-03-17 04:32:0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叶德群范正磊赵建忠

  春节还没过完,在安徽省天长市丰穗家庭农场的大田里,却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农场主陶金银正带领工人忙着给冬小麦追肥、清沟沥水。

  “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气氛里呢,你们就忙开了庄稼活啦?”在刺骨的寒风里,握着老陶热乎乎的大手,笔者冰凉的手顿觉温暖了许多。

  “不赶着追肥,那些瘦黄的弱苗就提不起神来,会影响夏粮产量的。”陶金银一边忙着田里的活计,一边说。

  2011年底,陶金银在张铺镇流转土地860亩,2012年3月2日登记注册了家庭农场。三年来,农场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流转面积达1260亩。

  陶金银说,大学毕业的女儿陶乐乐是他的得力助手,老伴儿、兄弟姊妹、外甥、侄女,家庭和家族成员一共14人是家庭农场生产的主力军,每年“季节性用工”大约有70多人。三年来,农场的经营收入逐年攀升,净收入由当初每年29.8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2.58万元。

  说着这些增产增收的喜事儿,老陶的嘴角充满笑意。不过,除了这些高兴事儿,老陶也有犯难的地方。

  资金投入压力大

  陶金银毫不掩饰地说:“影响我们农场最大、也是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

  丰穗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在天长市中等偏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几年来,光购置农机就投入了280多万元。

  “劳动力成本一路上涨,雇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陶金银无奈地说,以前他一天50元钱可以请到一个农民工,现在一天至少要100元,到了午秋大忙,没有150元是雇不来人的。

  陶金银算罢人力成本账,又摆乎开了农资账:“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也是头疼事,每亩田就种子、化肥、农药,一季投入高达550~620元,产出每亩一季只有1200~1500元,到了忙时,价格还得上涨。”

  “购农机、雇人手、买农资……哪一样都离不开钱!”为了解决农场资金周转问题,老陶只好凭借个人信誉,打时间差,每年秋收过后再兑付土地流转费用;年底统一与农资商家结账,才勉强摆脱资金筹措困境。他也曾想过通过银行融资,但因为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比较困难。

  陶金银期盼金融机构拉他一把。“政府能不能够引导银行和我们对接,金融机构可不可以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尤其在贷款数量、方式上打破常规,向我们家庭农场倾斜。”老陶还盼着尽快落实土地经营权流转贷款和固定贷款政策,对家庭农场开展授信贷款、互保贷款试点。“其实就是一句话,政府财政资金能不能尽可能地加大对咱家庭农场的投入和扶持。”老陶说出了心里的盼望。

  农业保险作用发挥难

  “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活儿,一旦遇到个什么灾害的处理不好,这一年的辛苦就白搭了。”老陶念叨着。

  “不是有农业保险吗?”笔者问。

  老陶摇了摇头,“按照国家现在的农业保险投保标准,我们缴的钱倒是不多,可是赔付的标准很低,小麦绝收时每亩才赔180块钱;水稻绝收时每亩才赔240块钱。而且这绝收的情况也很少能够发生呀。2012年夏秋交际,皖东地区遭遇高温热害,咱农场水稻减产18.7%,每亩才获赔44.88元;去年7、8月间遭遇30多天低温阴雨,农场水稻减产12%,每亩就赔了28.8元,我们损失很大。这种情况下,农业保险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再就是,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品种不多。所以,大家伙儿的积极性不高。”

  “那你今年投保了没,投了多少亩?”“投了,今年咱农场1260亩全投了。”“明明知道农保赔付标准低、险种单一,作用不大,那你为啥还要投保呢?”

  “咱农场地处高岗,种植环境差,加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万一遇到灾害颗粒无收,农保赔付金还可以帮咱抵挡一阵,减少损失;再就是农保缴费标准低,国家拿大头,个人缴小头,咱出得起。”陶金银扒拉开了自家的“小九九”。

  陶金银希望政府能够提高农业保险的投保保费和赔付标准,“最好能增加一些农业保险品种,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多种类型、个性化的险种,增强农保的针对性。”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笔者和老陶边走边聊,发现丰穗家庭农场的大部分耕地都高低不平,还有很多七零八拐的“鸡窝田”。

  “这就是咱农场的实际情况。”老陶介绍说,“农户一般都把自家地形复杂、地质较差,自己种植有难度的田块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像我流转的1000多亩地,除了250亩种植条件稍好一些外,有660亩是岗坡地,需要六级站提水,到田只有七分水,灌溉一次费时费力不说,提水成本就要高出平地两成以上;还有350多亩高低不平的‘三角地’、‘鸡窝田’,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进不去、施展不开,每到午秋大忙就急得抓耳挠腮,没办法只有花钱雇人帮忙。这不,开春了,立马得办两件事儿,一件是雇机械、请人加固田埂、清淤引水渠、检修提水设备和站头;一件是和电力部门联系,出资改造农场输电线路,更换变压器,做好这两件事没有80万元是拿不下来的,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大忙需要提水水到不了田,需要用电电路不通、机械不响,那时就抓瞎了。”谈到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时,老陶语气明显沉重起来。

  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年久失修,加之目前农村电力配套设施较差,这些严重影响着家庭农场的正常生产经营。“解决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光依靠咱家庭农场自身能力是很难做到的。”陶金银渴望政府能够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家庭农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健全和完善水利设施配套。

  设施建设用地不足

  走着走着,露天里七八座大粮囤矗立在眼前。老陶说,因为年前粮价走低,农场至今没有一块标准像样的晒谷场,也没有一座规范齐整的粮仓,所以只好把稻谷这么存放着。

  “咱只能利用沟渠边坡等零散地块修建规范化程度不高的晒场和粮仓。”陶金银无奈地摇了摇头说,目前天长市的338个家庭农场,除少数超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外,普遍存在设施用地不足的问题。农场设施用地不足已经成为困扰家庭农场发展的难题。

  笔者走访天长市国土、农业、发改等有关部门,得到的答案是:农场配套建设仓储、晒场、机库及简易办公设施等,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农地。如何合法有效地获得土地,政策上有很大障碍,因为按照现行政策,改变土地用途必须办理转用审批手续。

  不过,为了促进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2014年,天长市出台办法,给予粮食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设施用地政策倾斜,不仅如此,该市还从市财政中拿出1200万元对“家庭农场”建设仓储设施、购置烘干机等机械进行补助。

  “也不知道咱农场能不能享受到这个政策。”老陶眼里满是期待。

  两天前,陶金银打来电话,兴奋地说丰穗家庭农场经过申请,已经被当地列入2015年报批农场设施用地计划,将根据农场耕地总量按比例获得仓储建设用地(只能建在本场,承包期结束立即复垦还田)。同时他还能享受到50万元建设仓储设施、购置烘干机等机械的补助。这对于老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