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改革方能打开成都发展的新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3-13 10:54:3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城市3月13日电(记者 薛枫)成都人是这样自多加压的,他们说:“成都兴、则四川兴;四川兴、则西部强。”在GDP跨越万亿门槛的同时,成都人想到的是更大的责任。他们深知,惟有改革才能打开发展的空间,激活发展的潜能,创造发展的新亮点。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成都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川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时刻保持“归零”心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敢于担当、勤于任事的品格,奋力在新常态、万亿级的全新起点上再出发,为全省、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天府新区:战略新定位 做“创新驱动主引擎”
2014年10月,天府新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级新区,成为西南地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不仅是四川的发展机遇,更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跻身“国家俱乐部”的天府新区致力建设产业创新,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常态要有战略新定位。2014年10月,《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办法(2014年版)》正式印发,办法明确了天府新区的产业定位:需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具有轻资产运作、低资源消耗、高智力支撑、优比较效益特征,是一种能呈现商业模式创新和重大技术变革为驱动的新经济业态。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与创意设计、智能制造、创新型金融、会展博览、商业服务和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等七大门类产业,被列入鼓励发展产业目录。
今年2月份,成都启动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同时启动的还有“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一系列鼓励创业创新的举措浪潮席卷天府大地,这也意味着成都这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正式接过了国家科技部“创业中国引领工程”的第二棒。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看来,“创业天府”行动是落实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成都创新创业,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成都如此迅速地要接过“创业中国”的接力棒,与这座城市浓厚的创业基因有关。目前,仅在互联网创业方面,成都已有约700个创业团队,跻身全国三甲;另一方面,成都市对互联网创业持续支持,在天府软件园、孵化园和天府新谷等互联网企业集聚地,创业企业可以享受场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优惠。
据了解,去年成都市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平均每天新增510创业者。而在这些热情的创业者中,高新产业尤其占比很大,成都市工商局注册分局负责人黄维新提供了统计结果:“去年新注册户数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排前三位。”
经开区:实施创新驱动 打造国际汽车“智造城”
去年9月,来自印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家亚洲主流媒体,走进龙泉驿成都经开区。
短短几年间,“龙泉造”汽车产量占成都市的份额超过90%,占四川省的份额接近90%,汽车城的崛起,令上述境外媒体人士深感惊讶。
龙泉驿速度,不止一次现诸报端,这次不出意外地走出了国门:5秒钟,一块厚重的钢板在一汽-大众冲压车间自动成型;51秒,总装车间内搭建起一辆汽车的整体骨架;60秒,从生产线上开出一辆崭新的汽车。
去年前三季度,龙泉驿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3亿元,比前年提前了整整3个月。
细心人士认真分析龙泉驿产业结构的构成,发现一汽-大众、丰田、吉利、沃尔沃等10家整车企业实现产量68.2万辆,而随着沃尔沃乃至神龙项目的未来投产达产,“龙泉造”的产量潜力仍有巨大“倍增”空间。
也有人据此建议,龙泉驿应该摆脱制造业基地的形象,要成为研发的策源地,这样才能攀上“微笑曲线”的高端。
研发薄弱,实在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当成都经开区的车产业尚是白纸一张时,“烦恼”在于体量不大;当连续几年实现产量倍增时,“烦恼”成了本地配套不足;而当近300家零部件企业不但配套本地还配套外省车企时,“烦恼”变成了研发不强。
这些不断转化的“烦恼”,形象地映射出“龙泉造”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快速进程。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龙泉驿并未坐等,相反,较早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对“世界级、万亿级国际高端产业基地”的路径选择上,明确以汽车研发为先导,以汽车制造为支撑,以汽车服务为后劲。
龙泉驿一方面积极引入跨国整车企业研发中心,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知名高校汽车研究中心、国内知名汽车设计企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率先应用于零部件环节。
目前,龙泉驿初步形成了以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为创新服务龙头,75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全国汽车产业格局中,“龙泉造”已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要承担起天府新区规划所赋予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重任,还必须推动整个产业链由“制造”向“智造”转变。谋定而后动。成都市龙泉驿区正通过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奋力打造国际汽车“智造城”。
高新区:新增企业同比增长1.8倍 赢得“改革红利”
今年1月4日下午,在成都高新区政务中心,高新工商局窗口工作人员向“巨方品牌营销策划成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黄建民发放了“三证合一”执照。这是今年1月1日《成都高新区企业“三证合一”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成都高新区诞生的首张“三证合一”执照。据悉,这也是四川省首张“三证合一”执照。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在不改变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审批职能、不改变原有证号编码规则的前提下,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一,向企业颁发加载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的营业执照,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登记制度。
“实行‘三证合一’是成都高新区推进改革创新的内容之一,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的重要举措。企业办理和使用证照都更便利了。”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表示,《办法》的施行,对于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实在是太快了,作为高新区的企业,我为成都高新区感到骄傲!”黄建民说,公司在今年1月4日上午向工商办事窗口提交了申请表、股东决议、章程等材料,没想到当天下午4点就拿到了执照。
“实行‘三证合一’新政策后,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将不用再分别跑手续办审批,只须要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搞定了。”孙秀蓬说,这项改革体现了“程序简便、成本低廉、服务高效”的要求,将让企业感受到改革创新带来的便利。
“成都高新区以产业发展立区、以改革创新立命。”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表示,去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出台多项深化改革的举措,对促进经济发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成都高新区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和统一、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新年伊始,成都高新区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新政,企业登记数量持续大幅增长。2015年1月,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达1290户,同比增长178.62%,新增注册资本(金)44.17亿元。
黄新初表示,当前,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蔚然成势,成都市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等各项具体工作,确保在天府新区建设、做强产业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新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繁荣成都、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的创新成都、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法治成都、风清气正崇严尚实的清廉成都,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