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让文化遗产在市场中保持活力

  • 发布时间:2015-03-13 04:29:5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建立“手工艺扶贫示范基地”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多次走访少数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调研发现,尽管这些地区的手工艺资源丰富、工艺精湛且极富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交通相对闭塞,信息不够发达,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没能充分推广应用,并与现代生活结合,应有的民生补给和文化效益都没有充分发挥。

  为此,潘鲁生建议,国家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扶贫”计划。“在相关地区的扶贫开发中,应充分重视当地手工艺资源,为特色传统手工艺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帮扶手艺人,实现‘文化扶贫’和精准化扶贫,使特色传统手工艺成为文化致富脱贫的一条路子。”潘鲁生建议,成立“国家扶贫公平贸易机构”,健全手工艺公平贸易机制;建设“农村手工艺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村手工艺金融服务体系,实施缓、减、免财税优惠措施;发展民族及贫困地区手工艺品牌,促进手工艺产权保护和产权贸易;建立“国家手工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手艺扶贫”连锁专营模式;实施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传统手工艺复兴计划”,开展创意研发、交流培训等文化帮扶。

  针对民俗文化资源丰厚的农村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建议,组织专家及民间人士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对这些成果和相关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专项策划、包装、宣传、营销,引导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品牌。这样既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群众在当地就业,带动新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保护好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随着非遗传承人日渐老去,一些瑰宝逐渐陷入了传承断代的窘境。

  “一位传承人的离世,往往意味着我们同时失去了一项稀世绝学。”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说,“国家分批认定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226位已经去世。”李延声委员认为,要让非遗走向市场,才能保持其活力。

  目前,不少非遗项目的市场适应能力很弱。在云南腾冲,有的非遗传承人一年才能挣3000多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的多;在海南,手工黎锦制作费时费工却利润微薄,年轻人基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李延声建议,将国家财政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金额由每人每年1万元增加至3万元。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手工技艺类项目经济效益很低、市场上生存难以为继的现状,李延声则在政协提案中提出了“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