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单”频现细甄银行理财
- 发布时间:2015-03-13 01:32:23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近年来消费者投资理财需求的增加,“飞单”陷阱也让不少人栽了跟头。在银行内部进行自我规范的同时,北银协相关负责人也提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能一味比较投资收益,而应当更多侧重于风险。
■案例回放
许先生在某银行办理业务时,高级业务经理濮某为其推荐了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由于之前濮某所推荐的产品都做到了如期偿付,并且收益实在诱人,许先生购买了该款产品。
然而到期后,该款产品却迟迟未能偿付,心急如焚的投资者在要求银行兜底时,才发现这款产品并未在银行备案。这款产品的发起人实际上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由濮某私自引进在银行销售,募集资金被不法分子用来弥补业务亏空。
■专家解说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其实是一例典型的银行“飞单”事件,也是最具欺骗性的一种金融欺诈。骗子收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内外勾结利用客户经理的身份和其掌握的客户资源,冒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名义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或非本行正式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客户购买的这些理财产品常常涉及非法集资,一旦出现风险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1、认清交易对手。购买理财产品都会签署相关合同,合同中会明确标出该产品的发行方。如果是正规金融机构发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购买。
2、认清购买产品。如果是银行发行的本行产品或代售的产品,可以通过银行网站、柜台、银行全国统一热线等渠道查询相关信息。
3、注意购买手续。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银行会通过交易系统出具交易凭证,上面会注明交易内容,并要求客户签字确认。如果通过银行仅是办理了汇款手续,消费者则须提高警惕。
4、注意产品收益率。以银行正规理财产品收益为基准,如果远高于基准收益,消费者就需要提高警惕。
■相关链接
四招识破“飞单”陷阱
现如今,很多骗子就利用人们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心理,假借理财名义进行金融欺诈。那么面对此类金融欺诈,投资者要如何预防呢?北银协相关负责人帮助消费者四步识破陷阱!
晨报记者 李小娟 张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