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 发布时间:2015-03-12 05:31:5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房琳琳 王 飞
■两 会 速 递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用“勇破坚冰、高速前进,打响了一场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攻坚战”来形容科技体制改革的艰巨性。
哪些科技进展给社会带来重大改变,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如何落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怎么营造,“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正“破冰”前行的中国科技管理部门掌门人有何高见?
直面挑战:在改革“深水区”中“勇破坚冰”
2014年被称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关村试点政策推广、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科技报告制度等科技基础制度以及院士制度改革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十分关注。
万钢就大家最关心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
“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万钢认为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虽然各类科技计划为我国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因顶层缺乏设计、统筹协调不够、资助方式不完善,各类计划客观上的分散造成了资源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现在从科学技术到产品和市场演进的周期不断缩短,传统研发阶段逐渐模糊,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链条更加便捷、灵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万钢指出,改革的重点就是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统筹协调,目的是使国家科技计划更加聚焦于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更加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这场改革被科技界视为科技体制突破口,并拉开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部门联动、地方联动的大幕。”万钢提出要打造“一个平台、三个柱子”。
“一个平台”是指由各部门组成一个联席会议,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都放在这个平台上来进行统筹;“三个柱子”分别是由高层专家组成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战略决策提供咨询;科技项目的具体管理由专业机构负责,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介入;政府对事中、事后监管和绩效评估。
按照这个改革思路积极实践,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原有近百项科研计划已有近50项初步得到整合”。万钢通报改革进展的同时也提出,推进改革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专业机构建设等。
对于媒体提出“科技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职能,如何做到去行政化”的问题,万钢的回答是:“科研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对一些涉及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政府应积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对于科技本身来说,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小微企业等各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我理解这个‘去行政化’,最重要的还是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是遵循规律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接需求: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火燎原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部有哪些具体措施和规划,怎么为公平竞争搭舞台,如何为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万钢首先为大家分析了目前创业活动的新特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带来创业边际成本降低,促进更多创业者的加入;新型创业孵化机构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创业服务的同时,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迅速聚集;创业主体逐渐由小众精英转为“草根”大众;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网络信息平台缩短了创业者和用户的距离,加快了创新的步伐,等等。
那么,目前我国创新创业的基础如何?万钢给出一组数据: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有115家,在孵企业有8万多家,就业人数有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互联网的接入超过6.3亿,固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0%;技术交易也很活跃,2014年成交额达到8577亿,近年来以15%的增速增长。
基于此,万钢认为:“把这么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和创业者的需求对接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他说,这么做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特性,让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针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阶段性特点,万钢提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些具体措施:首先,要构建好北京车库咖啡、深圳“创新柴火”众创空间;其次,要降低这些创新创业的门槛。比如对众创空间的租金、网络使用费用以及所需公共服务给予财政补贴;然后,将近几年来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一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集成到众创空间创新服务中去;最后,支持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活动。
3月2日,科技部等六个部门专门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进行全面部署,要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如果想了解最新的政策和相关信息,万钢提示:“我们在科技部官方网站上已经公布,大家(媒体和创业者)可以直接获取。”
“互联网+”: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战略时,引发全社会关注。当现场有记者问及万钢部长如何看待这两个概念时,他带来业界声音——“昨天我参加了两会汽车界委员代表的座谈,大家谈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提到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相关分析称,中国制造2025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而“互联网+”战略则是新形势下加速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生态融合”的重要手段。
万钢表示,中国制造确定面向2025重要任务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也与德国在工业4.0方面开展了合作,同时利用多年来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成果来改造一些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他重点阐述了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在无处不在的接入和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的条件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使传统制造企业在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汽车行业为例,”万钢举例说,当前传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正在深入。“过去双方的合作是从网络销售开始,现在逐渐进入到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范畴,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他说,互联网的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比如地图的应用,驾驶员可以提前知道去目的地的路上有没有堵车,天气怎样。再如一系列控制系统的运用,都促进传统汽车行业向安全驾驶、智能驾驶等领域纵深发展。而互联网技术也会对汽车生产产生很大影响,包括促进这些车企促进优质资源配置、优化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等。”
在万钢看来,电动汽车是互联网和传统汽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他回忆,当年在确定‘三纵三横’电动汽车发展布局时,科技部就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有了系统总线网络方面的考虑。“在2008年启动电动汽车示范时,我们可以坐在控制室里看每一辆电动汽车的运行情况,比如获得每一个电池的相关信息,这个系统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也得到很好的应用。”
“改革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两个轮子。改革是为了释放创新的活力,创新是为了增强发展的动力。”正如万钢所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日渐凸显。
二维码 扫一扫:万钢分享2014年重大科技成就
(科技日报北京3月11日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