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公共语言中的“任性”

  • 发布时间:2015-03-11 09:29:31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徐贲

  有一篇《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大家都很任性”》的报道说,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来说,“大家都很任性”。译员当时与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则“花絮”报道,但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公共语言中使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作清晰的表述。

  在汉语的习惯用法里,“任性”是一个贬义词。说一个人任性,是指他由着性子,没有约束且不负责任。说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任性”,或许会让一部分不懂网络热词的人误以为,反腐可以随意胡来,无司法章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就难怪翻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翻译必须是认真的,要吃透说话者的意思才行——“反腐”这么一件好事,怎么能用“任性”这个贬义词来说明它的成就呢?

  事实上,但凡经常要面对公众的发言者,都有必要了解公共语言的一个基本要求——包容性。在美国,公共说理教学课上都会向学生介绍使用“包容性语言”的重要性。既然是在公共场合发表看法,就应该清楚明了地让大家都能听懂。“不包容”的实际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场的人都是中国人,有的懂英语,有的不懂,那就应该说汉语。

  网络上的“任性”,如果它的意思与大多数人在规范语言中所说的意思不合或产生矛盾,那么它就是一个俚语。更重要的是,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另一种具有排外性的小群体语言是“行话”,如医生、律师、专业人士之间使用的特殊语言。医生们讨论一个病人的病情或治疗可以用行话。但是,如果要对病人作出解释,就需要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

  俚语往往很难翻译,因为俚语不仅表达了一个意思,而且带着某种难以传达的态度、情绪、姿态、好恶。几年前,当“不折腾”这个俚语被用做一个新政治词汇的时候,也碰到了怎么翻译的问题。有人试图将这个俚语翻译成英语,但无法翻译得很贴切。与仍然是贬义的“折腾”相比,贬义变成了褒义的“任性”更是一个翻译的难题。

  政治人物在公共发言时使用俚语往往不是为了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而是表示一种姿态,如亲民、幽默、随和,以此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获得他们的好感等。但是,在公共语言中运用俚语也具有某种局限性。它会让本该说清的问题停留在模糊不清的状态中,让人感觉好像是某个意思。为了避免将严肃的公共问题娱乐化,避免将公共论述变成一种娱乐化的政治,有必要重视公共语言中的俚语问题。

  (据凤凰文化)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