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切为了增进民生福祉

  • 发布时间:2015-03-10 05:52: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无疑给了百姓一颗“定心丸”。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日趋提高……过去一年,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增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民生领域持续发力,让百姓切身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

  就业形势仍要“稳”

  对于大学而言,创新创业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不能把创新创业功利化

  ——林建华代表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000万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我国就业既同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相联系,更与经济结构相关,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将有利于吸纳就业,也能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谈到今年的就业形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充满信心。

  不过,面临大规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我国就业压力仍将长期存在。

  主抓大学生就业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表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城镇新增就业量减少2万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技能教育培训投入比重;另一方面,在鼓励创业、降低创业门槛的同时,要宽容失败,为创业失败者建立再次创业的保障机制。

  从着力改革商事制度,到实行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过去一年,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一词成为出现38次的“高频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社会角度来说,支持创业、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从个人角度来说,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代表委员中形成共识。

  “对于大学而言,创新创业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不能把创新创业功利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让市场、让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保障体系更公平

  考虑到社保筹资的长期压力,应形成政府和社会成员同甘共苦的收入分配和社保分担机制

  ——游宏炳委员

  2014年,我国以推进城乡统筹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近些年,中央高度重视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包括建立覆盖城乡的医保、低保等社保体系,标准逐年提高,各族人民更加感受到、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研究室主任游宏炳说。

  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不仅仅是民众最为关切的话题,也是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领域。

  “我们村已经建立了居民养老中心,但是说实话,没什么老人愿意住下去,一般都是来吃个饭就走了。”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看来,积极应对老龄化,不能仅靠资金推动,还与服务有巨大关系。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收入是民生之源。“钱袋子”能不能再鼓一些,一直是老百姓最强烈的诉求之一。如何进行财富蛋糕的再分配,备受瞩目。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宏塔表示,要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格局。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有助于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趋向合理。

  游宏炳委员认为,经济新常态将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也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提出新要求。考虑到社保筹资的长期压力,应形成政府和社会成员同甘共苦的收入分配和社保分担机制,从制度设计等方面促进形成共识。

  民生收获“新期待”

  实现健康中国,需要“强基层”,医疗卫生是保障民生的战略支撑点

  ——何维委员

  “28省份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省份”……过去一年,一项项改革突破,让百姓生活持续改善,使百姓对民生有了更多“获得感”。

  “解决农村6000多万人口的饮水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国家这么大,边远山区发展却没有落下。无论多么困难,财政都在加强投入,始终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一起往前走。”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王新强感慨到。

  “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用上电”、“方便几亿农民就近看病就医”……新的一年,一条条强硬的目标口号,表达了本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与意愿,让百姓对民生有了新的“期待感”。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昌都地区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党支部书记加永尼玛对缺电的记忆尤为深刻。他所在的昌都地区,是西藏最为缺电的地区之一。2014年,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昌都电力供应情况极大改善,但仍有部分人口没有用上可靠、稳定的电。

  “加快藏东水电开发,推动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有重大作用,是西藏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之一。”加永尼玛代表说。

  “实现健康中国,需要‘强基层’,医疗卫生是保障民生的战略支撑点。”在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何维看来,卫生健康和健康服务业有望成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科技体制重点改革,一要算总账、提比例;二要通过税收减免抵扣政策,支持企业、公益性组织和个体等开展原创医学科研;此外,要广泛培养创新人才,为壮大医疗器械产业和应对老龄化社会、提高人口素质提供前沿与关键技术保障。”何维委员说。

  针对教育公平,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最强音。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促进全社会所有群体的教育公平,不能仅靠教育系统内部,还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需要出台若干配套政策予以落实。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总理的这句话再次萦绕耳边。“兜住”民生底线,不仅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必由之路,也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织就、织密民生保障这张“安全网”,将让每个人的中国梦有更坚实的基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