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3-09 21:29:57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安徽省蚌埠市积极实施重塑区域商贸重镇,提升皖北商贸中心城市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深入推进现代流通综合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蚌埠全市商务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5亿元,同比增长13.7%(全省第1);进出口总额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全省第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全省第4)。围绕现代流通综合改革,蚌埠市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疏通基层服务断层和盲点
首先是培育规范化的流通中介组织,指导并支持成立汽车服务、家纺、餐饮、电商、洗染等16个行业协(商)会,逐步健全流通领域各行业自律组织。其次是探索建立社区商圈,畅通管理服务、信息沟通渠道,摸清小微商户服务需求和经营信息,使各项扶持政策和业务指导得到有效落实。最后是以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在社区、商圈、协(商)会等设立工作站和联系点,整合优化各级各类服务资源,搭建上下贯通、行业和社区基本覆盖的管理服务网络。2014年,通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开展投资融资、创业辅导、管理提升等8类服务,帮助企业融资15亿元;服务企业5000家(次)以上,备案企业1200多家,当年培育新入库限额以上企业130家。
以划行归市为突破口,加快城市商贸格局调整和业态升级
从2013年起,蚌埠市启动划行归市工作,推动小商品、农产品、汽车流通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关闭了太平街、二马路、大明沟、吴小街、国强路等5个城区老市场,2014年建成运营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海吉星农批市场、国际汽车城等3个新市场。划行归市在促进批发业态向城郊集聚发展的同时,释放了城市发展空间,推动了城市标志性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区和商贸项目建设。去年蚌埠市重点调度的39个亿元以上商贸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22.5%。重点商贸项目已成为蚌埠市商贸繁荣的新亮点、旅游发展的新名片、转型升级的新载体、美化城市的新景观,增强了城市商业魅力。
以便民商业为重点,构筑城乡一体化商贸惠民服务网络
深入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农工商服”相融合的产业链条,着力构建覆盖乡镇和中心村的服务网点,融合营销、物流和信息网络的配送信息化平台,连接生产、配送和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新模式,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优化农村市场环境。2014年共新建(改造)乡镇商贸中心5个(累计11个)、配送中心1个、直营连锁店15个(累计35个)。
以就近方便和完善必备型业态为重点,打造“15分钟”便民商圈。推动实施《关于加快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便民利民、网点连锁原则,以配建、回购、回租、改造提升等方式,落实社区公益性商业用房,新建小区设置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中心、老旧社区设置社区便利示范店,为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商品和多样化生活服务。2014年新建社区便利示范店10个,新建(改造)4个标准化菜市场,同时,积极培育家政、放心早餐等龙头企业。
以口岸经济为引领,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途径
首先是打造内陆“黄金口岸”,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蚌埠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去年建成启用,降低了通关和物流成本,促进了内外贸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融合。其次是培育丰原集团等内外贸一体化骨干企业,引导内贸企业“向外看”、依托口岸便利“走出去”,引导外向型企业“向内看”,对接商圈、代理商和批发大户,发展境内营销网络。最后是培育内外贸一体化载体,在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开设进口商品馆及地方优势产品采购贸易馆,举办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邀约出口代理商等活动,为内外贸企业牵线搭桥,对接内外营销网络。
总体来看,蚌埠市现代流通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蚌埠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不少难点仍有待突破,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蚌埠将以今天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住支撑点、盯住增长点、把住着力点,紧密结合蚌埠市商务工作实际,着眼于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创新流通发展方式,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适应新常态、掌握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主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重塑皖北商贸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