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7%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 发布时间:2015-03-07 05:13:3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3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草案报告。计划草案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将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将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如何打造好经济发展新引擎,并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发展实际

  今年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下调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全国的增速目标也由去年的7.5%下调为7%。

  “把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是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权衡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子海说,这一速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反映现阶段经济增长潜力,符合市场预期。

  施子海分析说,7%左右的增长目标充分考虑了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要求,既不让经济失速,又有利于集中精力调结构。根据近几年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就业增加之间的关系估算,7%左右的经济增长,能够带动10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同时,7%左右的目标是预期性、引导性目标,而非约束性指标。中央明确要求,各地可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预期目标,可以高一些,也可以低一些。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各有关部门也将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7%左右是一个比较适中的目标,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析说,这一目标是根据已经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倒算出来的。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在换挡,不可能再实现高速增长,而从防控风险的角度看,我国也应该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60万亿元大关,跻身于“10万亿美元俱乐部”。在当前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基础上,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李佐军分析说,目前国际环境还处于风云变幻之中,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尚未完成,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培育新的增长点需要一个过程,结构调整也还在进行之中,投资拉动的空间大不如从前,加上不少领域投资效率偏低,因此,实现7%增速的难度依然不小。

  今年以来,一些指标继续走低,有人认为全年我国经济将出现惯性下滑,甚至是“硬着陆”。施子海表示,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相对较小,约为20%,部分经济指标变化对全年经济形势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个别指标走低,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积极因素还在累积,市场信心也在回暖。

  此外,中央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加强了预调微调,近期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调整价格等一系列利好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和释放,一定会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施子海说,中国有条件有信心也有能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硬着陆”。

  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计划草案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将着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这一目标增速与2014年15.3%的投资增速基本持平。

  “与往年相比,15%的投资增速并不高;但如果从增速换挡和经济下行压力看,这一增速也不算低。”李佐军分析说,在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以前,中国经济仍需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但如果投资增长目标定得太高,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形成新的泡沫和产能过剩。

  施子海分析说,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难有明显好转,消费是个逐步增长的过程,现阶段投资对稳增长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

  同时,我国经过长期投资建设,虽然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安排,我国将统筹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

  “这些项目都是着眼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施子海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4776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记者了解到,这笔资金将向农业水利、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穷等领域和地区倾斜。

  “我们将大幅压缩预算内投资专项,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施子海说,预算内投资将减少“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补助项目,不再安排竞争性领域一般项目。

  李佐军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不再安排竞争性领域一般项目,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既有利于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加集中地投向公共产品服务领域,也有利于为民间资本投资腾出更大的空间。

  施子海表示,我国还将创新机制,激活社会投资,优化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对属于竞争性领域的产业,可由直接支持具体项目改为设立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动民间投资参与重点建设。

  挖掘亿万群众消费潜力

  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离不开消费的平稳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计划草案报告也将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摆在了2015年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提出了“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领域呈现许多新亮点新特点。比如,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372万辆和2349万辆,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再比如,电影票房约300亿元,同比增长36%。又比如,网上零售等新消费业态高速增长,“双11”活动中,网站一天的销售额就高达570多亿元。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的潜力非常巨大,把这个潜力发挥好,将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施子海表示。

  根据计划草案报告,我国将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宽带乡村”工程等。

  “这些新的消费增长点,可以让群众‘有地’消费。但要扩大消费,一个关键的前提是要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能’消费。”施子海说,我国将出台实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坚持“限高、扩中、扶低、控灰”,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最近两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持续推进,但这项改革任务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临的障碍大,要彻底改到位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李佐军说,收入分配背后是权力的公平配置问题,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还需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对政府权力加强制度约束,为缩小收入差距创造条件。

  “我们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施子海说,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福利水平,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由320元提高到380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努力缓解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施子海透露,今年我国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监管、追溯、召回制度,强化网购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此外,还将开展教育、医疗、旅游等价格专项检查,发挥12358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作用,依法查处价格垄断案件和价格欺诈等行为。“通过这些措施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施子海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