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持续 外资百货成重灾区
- 发布时间:2015-03-07 02:31:07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京报讯 (记者袁晓澜)受电商冲击,中国百货业从2012年开始的关店潮在2015年依然在持续。昨日,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自2014年一年多来,大型连锁百货已经和明确将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其中外资百货占比达到近六成,成为重灾区。
外资百货成重灾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关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品牌为百盛百货、马莎百货,各为5家;其次为伊藤洋华堂,关店数量为4家,而王府井百货、中都百货、NOVO百货、宝莱百货,尚泰百货等百货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均有关店现象出现。
在近一年多百货业态关闭的门店中,外资百货企业占比57.89%。早期进入中国的百盛、伊藤洋华堂等,在国内商业发展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都被逼着通过关店等方式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伊藤洋华堂关闭了包括望京华堂在内的4家百货。华堂商业外联部主任程宁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闭店的外部原因包括网络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还有租金的上涨,员工成本的增加,以及竞争对手太多等,而内部原因则是商品结构未能达到周边消费者的需求,华堂也在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沿海比内地严重
关店现象最严重的城市为北京、杭州、常州和青岛。其中,北京和杭州分别关店5家,并列第一位。据了解,在这一轮关店潮流中,关店数量较多的城市多是沿海或外资百货进入较早的城市。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认为,相比内地城市,沿海城市以及经济更发达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更大变化,希望商场完成他们的聚友、购物、休闲的综合需求,并在功能业态丰富性、空间体验感、服务完备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百货仍然是一个更重视“商场”本质——卖东西的场所。百货公司与当下主力消费者的需求已产生了错位,让消费者渐渐疏远了百货公司,这种错位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城市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