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3280户“结盟”种田 一年净赚3亿

  • 发布时间:2015-03-06 16:29:1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琼瑶 通讯员黄国源

  编者按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去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这是一个里程碑。然而,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与城镇居民的收入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在当前,面临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资源与生态的“双重约束”,农民增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的动力从何来?春节前后,本报记者赴监利、洪湖、荆门等地采访,以求解剖“麻雀”,以事说理。

  合作社种粮种出3亿元利润,不是神话。这个故事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洪湖,缔造传奇者名叫春露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春露”是个庞大的家族,由2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组成,网罗农户3280户,流转土地9.2万亩。谈及结盟的初衷,联合社理事长张永前坦言:每个小型合作社都存在服务单一、管理水平差、恶性竞争等问题,一到农忙季节,就打乱仗。

  能否整合一支功能齐全、有序运转的联合社“舰队”?洪湖几十家水稻合作社的理事长一拍即合。经过近一年的谋划和试运行,2013年10月,洪湖市春露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一个全系统的服务体系迅速成型,大到机耕整田、粮食收储,小到育种播种、植保配肥,种粮的每一个环节,均有专业队伍,“就像企业的下属部门一样,大家各司其责。”

  2014年,3280户春露社员的种田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联合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平整、育秧、播种、施肥、收割,服务队有序进行,39位种田能手成为田块的管理员,指挥作业,社员负责简单的日常管理,待稻谷成熟后,由联合社统一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

  规模一大,议价权随之增大。厂家上门服务,按出厂价专供专销。“每亩降低了120元的成本。”洪湖市万全镇农科村60岁的老杨种了100亩水稻,仅生产资料这一项就省了一万多元。作为联合社社员,老杨还可以享受机械作业的“套餐优惠价”,150多台各式各样的大小型机械有求必应,去年社员亩均纯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社员尽享利好,联合社的效益又从何而来?理事长张永前介绍,农机化作业一年可以赚1000多万元,但最主要盈利点在稻谷收购差价,统一的品种、统一的品质,吸引了中储粮等公司主动伸来“橄榄枝”,全社一年水稻总量约1.8亿斤,每斤稻谷只要赚1分钱,就有180万元利润。

  第一年的账本让联合社成员颇为振奋:9.2万亩赚了3亿元,亩均收入3000元(含再生稻收入)。省农业厅合作处处长黄倜傎表示:“春露联合社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效益较高的种田方式。”

  【一号文件摘要】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专家点评】

  广泛兴起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农业规模经营的主力军。目前,全省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到50426家,较2013年同期增长27%,逾三成农户入社。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分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构筑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农民身份也因此而分化,各取所长,各司其责,由以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顶层设计,出台法律法规,推动社会化服务往前走。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宋亚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