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激活碳排放交易离不开金融支持

  • 发布时间:2015-03-05 04:32:4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孟 佳

  上周末至今,雾霾一词异常火热。虽然雾霾最严重的冬天已过去,但与雾霾相关的话题,还是在这个春天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形成信息爆炸。以至于本周一央行降息对银行股的杀伤,被扶摇而上的“雾霾概念”股对冲,大盘最终得以微涨。

  雾霾作为一个热词,已走进公众视野三年多。每年冬天的大雾天都能引得全国人民集体吐槽,但多数人实际并不具备关于雾霾的基础知识。近期雾霾在社交媒体高频出现,让相关科普知识取得了空前的传播效果,这是之前官方和传统媒体机构未曾做到的。

  其实,检索近期的相关新闻不难发现,在雾霾大热之前,与之相关的公共信息很多,只是没有引发如此舆论关注。从治霾的逻辑链条看,制度建设与公众监督一样必不可少。

  例如,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1月26日发布消息称,2014年湖北碳排放市场总成交量1020万吨,交易额达到2.34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2月4日举行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有媒体报道,广东省发改委近日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签署了《共建广东省碳排放信息共享机制协议》,广东省发改委将建立控排企业和单位、报告企业、核查机构信用档案,并将相关信用信息及时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和金融征信系统。

  去年底,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用“市场之手”推动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碳排放中的6种温室气体,有5种与PM2.5相关,碳排放交易通过碳排放权在不同主体间交易,以市场化手段达到减少和控制碳排放量的目的,从而有效减少燃煤使用、遏制雾霾。

  碳排放交易的好处在于市场主体清晰、权责统一,是制度架构层面的治霾尝试。国家发改委于去年12月10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中国官方第一次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模式的具体资料。

  不过,在人人触手可及的环保“个人能动”之外,这场关乎国家雾霾治理战略的宏观尝试,眼下仍只是作了象征意义上的尝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4年11月底,国内成交的碳排放权交易量达到1436万吨,总值只有5亿多元人民币。

  碳排放交易不温不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金融资源的对接不够。例如,碳排放交易中的市场风险需要相应的衍生品交易进行分散,碳排放交易价格需衍生品交易发现,但相应的衍生品却无一落地。

  据报道,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若仅考虑现货,交易额可达12亿元至80亿元;如果加入期货,交易活跃性都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将达600亿元至4000亿元。

  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碳排放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碳排放交易的前提是严格的碳排放管理,没有碳排放指标的企业不敢排放,显然从中国环保执法的现实来看,这方面差距太大。

  总之,作为一个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需要完备的市场规范运行和交易活跃措施。通过从严的执法和丰富的金融工具激活碳排放交易市场后,相信市场会在未来的雾霾治理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此,大建交易市场才不枉改革初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