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国创业走进新时代
- 发布时间:2015-03-03 03:32:5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中关村创新发展写作小组集体采写
(一)
科技成就梦想,创业改变世界。
翻开世界经济史特别是近250年的历史,可见一条鲜明的脉络:科技和产业一次次全新对话,牵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白炽灯点亮世界,源于科技发明,成于产业创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把发明变成产品,一生创办了十余家企业,包括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
当科技和产业相遇,思维藩篱被打破,新的时代来临。从铁路延伸到电力革命,从石油世纪到汽车时代,从计算机问世到互联网普及,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引发一次次新的创业浪潮,带来产业的革命,直接引发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巨变,国家力量也由此发生兴衰演变。
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催生经济繁荣。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表明,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德隆话音未落,工业4.0的呼声率先在欧美响起——当网络与移动在一起、智能和制造在一起,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转型——此时的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继续追赶,还是超越引领,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时代命题。
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中国迎来一个“转型碰撞期”。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爬坡的“中国号”列车,需要找到新的“火车头”。从“制造中国”迈向“创新中国”,谁能肩负起引领中国创业走进新时代的重任?
(二)
科技创业圣地,引领中国风向。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时,在中国创业的梦想之都——北京,中关村,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正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改变中,数以千计的创业者把中关村变成一个巨大的试验场。
这里有非凡的热情,它召唤的,不是“靠着运气一夜暴富”的“发财梦”,而是“用科技和信念让世界更美好”的“创业梦”。
30多年前,改革开放春风乍起的时候,中关村出现了最早砸碎锁链的勇士。他们成为中国科技创业的引路人。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什么错?”一个叫做陈春先的核科学家,率先下海,不低头,不写检查,在一个破旧仓库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一个叫做王洪德的工程师,提交了辞职创业报告,发出了“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不后悔”的呐喊。
选择不安与冒险,选择未来的召唤,奔向市场经济的洪流。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达148家,形成了“电子一条街”的雏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创业的发源地。
“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20多年前,中关村建起中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一代代创业者在此登上科技创业的“高速列车”。
海归创业,引领风向。为了“让互联网改变中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为了“用技术改变世界”,李彦宏辞掉硅谷职位,带着专利技术回国,创办了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百度。如今,在这个科技创业者的摇篮里,留学归国人员占到全国的1/4,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占到全国的1/3。用创业体现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中关村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聚集地。
在科技创业中铺下创新的基石,中关村开发了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紧缺技术和产品,掌握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创造了TD-SCDMA、闪联等一大批重要国际技术标准,为航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天,中关村已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王晓东创办的百济神州正为建成世界生物技术巨头而努力,祝凌云的“自平衡两轮电动车”证明了中国发展高端制造的实力和后劲。“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雷军筹划着,小米有一天能超越苹果,成为一家世界性的伟大公司。尽管路途艰辛,有梦想存在,有激情驱动,结果又有谁能预料?
在变革时代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中关村再一次吹响了引领中国创业创新的冲锋号。
(三)
告别“硅谷崇拜”,写下“中国答卷”。
就像世界各地的创业者一样,中关村也曾经历了对于硅谷的“膜拜”。“硅谷是怎样做的?”这是“朝圣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不过,中关村明白,学习是为了超越。
“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良性循环,曾是硅谷的独家秘笈,如今早已被中关村破解。“愿做智能机器人最大鼓吹手”的杨宁,曾是中国最年轻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管理者,如今化身天使投资人,为“进入智能一切的新时代”努力着。在教育领域翻江倒海的新东方当家人俞敏洪,已成广受欢迎的创业导师,他要“一生与年轻相伴”,带着年轻的创业者一起飞翔。《2014天使投资报告》显示,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中关村企业,投资金额占比超过全国60%。以投资之钟敲响科技企业的黎明,中关村发出了“作别崇拜”的“时代之声”。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让“逆袭”具有现实可行性。世界是平的,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得益于跨领域融合,从硅谷向不同地方完成资源和人才迁移——唱吧、陌陌、易道用车,中关村新一代创业者,在注重本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着中国特色的创新。
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时间。经过几代管理者、创业者耕耘开拓,中关村成长为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中关村奔涌出活力四射的磅礴气象。
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推进,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低成本创业逐渐可能,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激情燃烧中实现自我价值。2013年中关村新注册科技创业企业超过6000家,2014年超过13000家。新生科技企业活跃度超越“硅谷”,这是中关村创业者写下的“向硅谷崇拜告别”的“中国答卷”。
勇往奋进以赴之,实现梦想以成之,创新超越以从之。2013年,中关村企业对境外直接投资额迅速攀升至711.1亿元,同比增长1.1倍;百度、联想、用友软件等纷纷向外拓展,中关村领军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达562家。当全球资源为创业者所用,中关村开启了从学习到超越的征程。
解决印刷产业链中80%以上的污染,宋延林的纳米技术正在改变世界传统的印刷方式;“让计算机看懂世界”,曾任谷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的赵勇,正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将计算机视觉商业化的公司”。
引领中国科技创业者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改变产业的走向,正如36氪创始人刘成城所言,中关村不是中国的硅谷,而是世界的中关村。这是中关村创业者向“硅谷崇拜”挥手时唱响的“历史宣言”。
(四)
铭记“创业精神”,做好“创新主力”。
当移动互联让我们对地球上每时每刻的变化尽在掌控时,人类确乎进入了一个天涯咫尺的时代。全球逐鹿的大幕已经拉开。如何实现一个生命体自我存在的价值?如何具备一个永不停息的竞争者的奔跑品质?中关村创业者手持“创新密匙”,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制胜未来的大门”。
哈佛学生高婧与合伙人一起,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无障碍”手机网页云适配,研发水平赢得美国同行钦佩。她在中关村创业时刚刚21岁。从人大附中辍学,以高中生身份加入世界最大基因测序公司华大基因,赵柏闻尝试着通过基因分析解开人类遗传的秘密。去年,他在中关村创建量化健康科技公司,这一年他才22岁。
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大影院,当下正在热映的一部电影名为《21岁现象》。目前,中关村30岁以下创业新贵数量位居中国首位,中关村190余万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在中关村活跃的20家科技孵化器中,大学毕业两年内创业的超过500人。带领新一代年轻人向新希望挺进,中关村90后创业者演绎着“中国创新”的“青春风暴”。
把时间拨回到2010年,这一年,41岁的雷军创办了小米科技。此前,雷军已经卖掉了一家公司,上市了一家公司,投资了十几家公司,早已获益不菲。在别人看来,雷军已经功成名就了,但他自己做完这些后反而变得更迷茫了。因为雷军18岁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硅谷之火》,那时他就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18岁的梦想,一直在雷军心里怀揣。23年后,早已财务自由的雷军为了实现梦想选择重新创业。如今,在小米重新出发的雷军,已经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偶像。
把创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永不停歇中超越自我。中关村连续创业者占所有创业者的比例是37%,33%的连续创业者获得融资或被并购。不畏惧失败,永远在创业的路上,这是中关村精神内核。“连续创业者”在不断试错中推动着“创新巨轮”破浪远航。
随生随散,分化变形。来自金山的雷军带出了小米,冯鑫带出了暴风影音,王峰带出了蓝港在线,一片森林长起来了,一家成功企业衍生出一个企业群。
“百度系”“金山系”“搜狐系”“腾讯系”“华为系”“摩托罗拉系”,2013年,中关村新创办企业中大企业骨干自主创业者占47%。“自主创业者”凭借经验阅历赢得资本青睐,同一个“创业系”逐步形成互助共享的“圈子”,中关村的大公司正成为培育“逐鹿群雄”的“创业者摇篮”。
(五)
卸下身上枷锁,激活创业激情。
如何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这个让很多管理者苦恼的问题,在市场机制的探索中有了答案。只有公司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把试管和柜台连接起来。不过,“在上学期间,大学生能不能创业?”“拿职务发明出去创业,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这些一直是捆绑高校院所的锁链。
从2010年起,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针对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症结,在中关村推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
2014年初,一项被人们称为“京校十条”改革,对于这些“谜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校可自主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审批、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和在校学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所获收益中不少于70%的比例可用于奖励。高校教师可以自由创业、可以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学生的科技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时间可视为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根据学校实际计入相关学分。
在“中国号”列车需要“新动力”时,改革的推动者,在中关村再一次试水。大学,曾是人类精神的后花园,如今成了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这是创业巨大惯性对人类意志的改变。义无反顾地打开“新时代的闸门”,“中关村新政”给高校创新创业以希望。
王世栋,清华“明星创客”。2014年3月3日,我国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第一个工作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发出了北京首张新版营业执照,执照主人就是王世栋创办的紫晶立方。目前,王世栋正和伙伴一起,把汽车研发的思路和经验用于3D打印机。北京大学大三学生陈祚同,在中关村创立了创知路公司。面向高中生自主招生培训这一细分教育市场,陈祚同“将围绕用户群——接受创知路服务后考上一流高校的学生,打造社区营造商业圈”。
创意、创新、创办新企业,一个新型教育平台在清华大学诞生——清华x-lab对加入者的要求很简单,珍惜这个高校平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清华创客、北大创业训练营、北邮“零壹时光咖啡馆”、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知名高校打破围墙,走向社会,以“改变未来”的激情和探索、“改变世界”的勇气和智慧,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的发展传奇。
一切历史都是一部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一部奋斗史。当创业成为一种信念,舒筋展骨的知名高校,向着“创业者大本营”的方向奔去。
(六)
创新孵化模式,完善创业生态。
电子一条街走了,创业大街来了!
“以前,一块牌子掉下来,砸到10个人,9个是大学生;现在9个是创业者。”wifipix创始人闫文闻,道出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孵化明天”的精神内核。“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在这条200多米的街上,一批创新型孵化器,正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勃勃雄心寻找安放之处。
天使基金+孵化器的混合体,2009年,在一家电子卖场里,创新工场播下了创新型孵化器的种子。从政府办孵化器到市场化创业社区,中关村始终走在孵化科技企业的最前沿。
“买一杯咖啡就能工作一天”,还能享受打印、复印、扫描诸多服务。2011年4月,苏菂创建了“车库咖啡”,让一个个三四人的团队,在此低门槛起步。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注册企业,水电费全免,上网费全免,赠送海量云存储空间,在36氪的“氪空间”提供的免费孵化区,已有42家企业“学成毕业”。
没有一平方米物业资产,中关村三十余家创新型孵化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不为了“头顶的光环”而创业,不为了单纯赚钱而创业,不为了“赶潮流”而创业,创新型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当孵化器建设还以盖了多少楼为指标来衡量时,中关村不比孵化面积多少,不比房租收入多少,以“新服务”建起了一批帮助创业者圆梦的“梦工厂”。
创业是一条孤独的崎岖之路,创新型孵化器的出现,让创业不再孤独,让创业者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梦想和激情得以尽情挥洒。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和投资人、艺术家、设计师、软硬件高手、DIY达人等碰撞融合,追梦圆梦。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大街,为硬件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化产品构建服务的北京创客空间,已成亚洲最大的创客集聚地。在企业上市之后,“学员”自动成为“导师”,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中,从“坐摇篮”到“摇摇篮”成为惯例。在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完美时空、聚美优品、兰亭集势等十余家企业,跃过了上市的“龙门”。
一群耀眼的“明日之星”,把科技、资本、市场等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圈”。“让离市场最近的企业去改变去创造”,成千上万个科技企业,恰是中国创新力的源头活水,而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营造出了一种适合创业者生存和发展的“新生态”。
做站在浪尖上的时代弄潮儿,掀起中国科技创业的“新浪潮”;从概念到产品,从创意到企业,持续吸纳拥有“新概念”的创业者;运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在不拘一格中创造创业服务的“新模式”;创业不是为了生存,创业是为了实现梦想,成为传播、弘扬“新文化”的新载体。喊着、唱着、跳着、搀扶着,新一代创业者在新一代孵化器里,营造出中关村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
那些三四年即创造三四十亿美金估值的创业明星激励着他们,最近半年来频频传出的上亿美元VC投资的消息让他们羡慕不已,但这不是他们的终极梦想。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存在,创新型孵化器的繁衍,传递着一个创业新时代的信号——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一种心怀天下改变世界的方式。
(七)
肩负“转型使命”,引领“创业中国”。
“英国用了58年、美国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使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而中国仅用10年就实现了。”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指出了中国经济的伟大成就。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英国学者克里斯·布拉莫尔认为,“中国的转型之路,标志着中国引领世界时代的真正开始”。
这样一种转型,需要原有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新的经济力量的成长。
中关村创业企业的发展,远比任何宏大书写更发人深思。2014年10月27日,英国风投公司Atomico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自2003年以来,在美国以外创立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公司最多集中在北京。今年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外发布了中关村股票指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关村上市企业市值增幅跑赢了纳斯达克。
“美国真正应该害怕中国什么?”在结束了中关村的采访后,《华盛顿邮报》记者这样写道,“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创业,才是中国未来的真正优势所在。”从中关村访问回到美国,著名创新大师史蒂夫·布兰科感慨,“在全世界范围内,我都看见过创业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让我震惊”。
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代代中关村创业者,他们是热情的追梦者,是理想的践行者,也是社会的探索者。在每一个时代,中关村企业都是中国科技创业的风向标。
转变转型转轨,突围突破突进。当各国走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当工业4.0的呼声振聋发聩,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者,中关村以风云激荡的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1+6”先行先试政策向全国推广,创新创业“新四条”政策在自主示范区试行,围绕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等开展新的探索,中关村肩负起中国转型发展的“时代使命”。
持续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持续产生前沿原创技术、时代性的创业公司和创业英雄,今年1月,中关村发起了一项名为“创业中国”的引领工程。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中关村将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莽莽神州,创业兴邦;巍巍中华,创新强国。在这个必须飞得更高更远的时代里,创新创业正让更多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台,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前进的新兴力量。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