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 稳定预期——全球热议中国央行降息
- 发布时间:2015-03-02 22:16:2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俞懋峰 梁淋淋 刘云非)时隔三个月,中国货币政策再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周末的果断之举迅速登上国际财经媒体。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阴晴不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中国央行主动作为,有助于提振市场和企业界信心,稳定外界对中国增长前景和宏观政策的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晚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继去年11月22日后,中国央行再度出手降息。
央行强调,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可以说,这一判断基于事实,由此得到不少分析人士认同。
两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合理运行区间,基本面稳固,增速换挡平稳,减速并未失速、更未失势;物价、就业、居民收入等民生保障有效托底。同时,近期经济运行中出现新变化,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微调”货币政策实属必然。
从消息宣布后的股市首日表现看,中国沪指上涨近0.8%。此外,当天亚洲地区股市反应积极,各主要经济体股指普涨。
路透社中文网载文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中国央行即宣布年内首次降息,彰显稳增长决心。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中国此次降息是一个新迹象,表明领导层在努力提振经济增长方面正变得愈发积极主动。
《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日本主要报纸3月1日都在头版或主要版面以较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的消息。它们认为,这是中国央行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采用的政策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微调符合市场预期,释放出中国政府下决心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美联社的报道注意到,最新一轮降息,是紧随一系列减税以及其他稳增长措施之后宣布的。降息预计将进一步减少企业财务成本,且释放出鼓励国有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的信号。
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森(中文名:罗震)指出,最近一次降息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国政府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他认为,更低的利率有助于降低新投资项目融资成本,减轻偿债压力。这利于提升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目前企业债务负担很重,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央行必须采取行动,降息是迫切需要的。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这次央行做得非常好,预计两次降息后,融资成本将有效降低。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需统筹好增长、转型、改革、民生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从外部环境看,全球范围的货币政策“紧松差异”加大了国际资本流动、汇率、贸易波幅。中国决策层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
上述背景下,可以说增长预期以及宏观政策预期稳定,对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分析人士认为,降息等举措有助于稳定预期,为下一步诸多改革措施的出台打下基础。此次降息显示,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坚持政策的灵活性,力求用足政策“弹药”,以利于科学处理改革与稳定、增长与调整的关系。
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资深经济学者斋藤说,当前,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基础利率基本处于零水平,而中国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依然处于3%以上,有较大下调空间。中国目前尚有较多的金融、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有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中国央行下调利率完全符合市场预期,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斋藤认为,中国经济虽存在下行压力,但只要能有效配置好现有各项资源,确保就业,经济下行风险就有限而可控。
围绕上述话题,劳伦森指出,外界不宜过度关注利率调整,而应发现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再平衡的迹象,譬如去年中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异军突起。“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动向,”他说。(参与记者:乐绍延、张小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