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代表委员关注中国经济走向

  • 发布时间:2015-03-02 15:30: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2014年,新常态“元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以7.4%的近年“低点”收官。2015年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负增长10.8%。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引起各界关注。

  挑战、机遇?差距、潜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一系列问题引发代表委员和经济学家的关注。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辅相生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要特别关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问题: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环境污染。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辅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新常态意味着一系列新机遇。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已很大,基数已很高,即使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全球经济创造很可观的增量,带来巨大的市场投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将呈现越来越大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和一些新兴城镇、新兴农村地区将产生越来越多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树成说,经济波动,在上升期和回落期有着不同的功能。回落期是调整期、淘汰期;上升期,是市场活跃期,投资和消费活跃,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

  “当前,要摆脱只守下限的被动局面,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也不是靠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既不能靠‘大水漫灌’,也不能只靠‘滴灌’,而需要宏观调控‘大手笔’。”刘树成说。

  有多大差距就有多大潜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仍是“短板”。

  目前,中国人均公共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空间。弥补这些差距,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推手。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经济增长速度不是最关键的,但速度下调一定要伴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并且要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结构转型带来的实惠。

  “我们要集中抓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相结合,将顶层设计和相应的实施方案真正落实,并将它们具体化,相互衔接地出台。”刘树成说。

  全国人大代表吴恒说,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涉及体制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解决,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高端装备制造业还不够发达等,这些现实的差距都是未来增长的潜力。

  “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比如减少行政审批、降低企业税费、畅通交通等都是切实有效的举措,将潜力化为动力。”他说。

  全面布局改革发展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所副所长莫小莎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与亲友团聚,彼此谈论最多的是“五子登科”:房子、票子、孩子、身子、妻子。

  “这说明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民生问题。经济新常态下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还要保持民生持续改善。”莫小莎说,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损失一定的GDP,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但在增速放缓的同时,更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刘昕说,中国经济是以制造业为支柱站立起来的,近期有一批国际制造企业撤离中国,这些因素给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也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迫切需要改善投资环境,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

  “要促进新兴产业链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带动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化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刘昕建议。

  刘树成委员说,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中的困难。由此来应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就会开创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末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要把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作为新五年规划的主线,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全面布局改革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