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新作为创造经济发展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之三

  • 发布时间:2015-03-02 18:44: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陈二厚、赵超、齐中熙、王希)引领发展新常态,需要应时而变抢抓先机;

  实现大国复兴梦,尤须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从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从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到有效促进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新作为起步,向新未来进发。

  新常态呼唤新作为

  正当外界仍对1月份中国经济一些指标忧心忡忡时,刚刚发布的2月份经济先行指标已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比上月回升0.1和0.2个百分点,达到49.9%和53.9%,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下行走势。

  “近期降准减税降费、加大中西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稳增长宏观政策作用下,市场需求回升,企业信心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重回临界点之上。”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

  数据上的“逆转”,恰恰印证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逻辑:速度出现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很痛苦,但新兴业态正风光;各类风险若隐若现,但有效手段可以减缓消化。

  适应新常态,遵循新逻辑,呼唤新作为。

  “新常态意味着不同以往,表明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和新条件,如果不通过新作为拿出新思路和新办法,逆转就会成为逆势,降速就会变成失速,希望就会化为失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呼唤新作为,就要力戒不作为——

  “速度放缓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提高发展质量需要实实在在的更大作为,还需要以往未曾有过的新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更要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呼唤新作为,需要锻造新能力——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如果仅靠过去那点知识家底、靠传统的思维和惯常做法干工作,难免会‘老马拉新车’,很难驾驭。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认为,适应新常态,要更加注重高站位、宽视野,更加注重从全局看问题,更加注重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着力发现新问题新特点,探寻经济变量间的新规律。

  呼唤新作为,更要激发新干劲——

  在困难重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的战役正在打响。“任何一个产业都不会走到尽头,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创新提升自己。” 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说,“遇到困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考验大家能不能坚守和创新。”

  新作为寻求新动力

  以改革培育发展动力,以改革创造发展红利,以改革集聚发展优势。

  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进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

  2015年刚刚过去两个月,多项改革举措接连推出、扑面而来,关键之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持续按下“快进键”。

  “这些改革举措剑指体制积弊、精准发力,着眼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向市场要活力、为未来蓄动力,既保障了中国经济快车换挡不失速,又推动形成创新驱动新格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改革,汇聚成新作为的多元新动力。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为新常态下如何主动作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八个更加注重’特别强调了三个关键词,一是需求,这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二是创新,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三是保护,包含了提供保障、深化制度建设之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文锋说。

  ——提供需求是新动力之基。通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民生投入的刚性增长,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用一个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书写出亮丽民生答卷。

  ——创新驱动是新动力之源。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新引擎与改造旧引擎并重,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我国由创新资源大国走向创新能力强国。

  ——生态环境是新动力之本。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政府、企业、公众联动,形成生态文明公共治理结构,强化责任追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广大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作为托举新希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尽管改革艰难,但骨头难啃也要啃,看准了方向就要大步走。”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难得契机,中国的发展就会有更好的未来。”……

  此刻,京外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陆续抵京,他们带来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殷切希望。

  两会时间开启,信心力量凝聚。

  如何更好地汇聚改革力量,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局面?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以新作为开拓发展新希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引领新常态,既涉及生产方式转变,也涉及生活方式转变,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政府要制定好规划和政策,居民要转变消费方式,企业要根据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转变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托举新希望,需要准确把握大势。

  “新常态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只有把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和战术上的底线思维、主动作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中央党校教授陈启清说。

  托举新希望,需要放眼全球眼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取得主动权。”

  托举新希望,需要扑下身子协力攻坚。

  “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适应新常态的最佳改革发展方案,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督促评估,切实抓好措施落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昌盛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站在新的起点,保持奋发有为的作风、攻坚克难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毅力,13亿中国人一定能用新的作为,创造中国经济风光无限的未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