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人疯抢马桶盖尴尬了谁

  • 发布时间:2015-03-02 08:30:53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日本的家用产品素来以品质高端、口碑极佳闻名。春节期间,大量的中国游客赴日本疯狂购物。《人民日报》对此评论称,模仿型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只有创新供给才能激活和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近6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

  关注到这一现象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出自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专栏,里面写的是他在日本期间的亲身体验。文章里说到,“日淘”马桶盖可不是为了便宜,日本马桶盖售价约合2000元人民币,但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亮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

  日产智能马桶盖一夜之间红遍网络,引发了国人的好奇心。今年春节,中国赴日游客掀起了一股抢购马桶盖的风潮。

  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把当地的马桶盖都买断货了。日本《每日新闻》2月22日发表题为《“中国资金”春节期间席卷日本列岛》的文章称,百货店的销售额出乎预料地创新高,今年人气大增的是温水洗净马桶盖。东京秋叶原一家大电器店销售人员说:“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秋叶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电器街之一。

  除了马桶盖外,中国人喜欢买的日产家用产品还包括吹风机、电饭煲、陶瓷菜刀、保温杯和电动牙刷。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共计消费近60亿元。日本媒体纷纷用“爆买”一词形容中国人春节购物的狂潮,并称中国游客为“救世主”。

  中国游客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

  几乎全球都视中国游客为“财神爷”,中国游客购买力强,更被戏称为“会走路的钱包”。

  春节长假期间,日本主力百货店的免税品销售额是去年春节期间的2倍~4倍,三越百货公司东京银座店春节前3天免税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

  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游部门统计,2013年中国游客在加州的消费总额达19亿美元;据韩国旅游业界测算,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有13万名中国游客访问韩国,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

  去年8月,“德国之声”网站称,中国游客在德国每次购物的平均支出为600欧元(约合人民币4979元),出手之阔绰远超其他国家游客,1名中国游客在德国的消费额相当于约10个普通人。

  2014年iPhone6上市时曾出现中国人全球扫货的奇景,新华网曾刊文称:“这是一种病,得治!”

  “这是一群热爱出游、舍得花钱的游客。他们强大的购买力,为黯淡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最亮的颜色。”媒体如此形容中国“扫货族”,他们所到之处,从奶粉、化妆品、皮具服饰,到钟表、珠宝,都被蜂拥争购,一扫而光。

  数据显示,2011年,每个中国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亚花了4.67万元,在美国花了4.47万元,在法国花了2.36万元。 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银联持卡人在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33%。

  在多数人心目中,国产货让人不放心

  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国都掀起过购买名牌包、黄金以及袜子、手帕和鞋子的浪潮,大部分原因其实只是出于价格优惠或者保证真品的考虑,比如在国内买一个名牌包的钱能在美国买两三个,这和国内制造业水平无关。

  而中国游客赴日购买马桶盖的动机则和购买奢侈品不同。中国国内并非没有智能马桶盖,在家居商场和网络上都可以买到。一位西安企业家就在微博上对《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作者吴晓波发出公开信称:“中国智能马桶盖的技术绝对不输给日本,而且更适合中国卫生间的使用条件。”

  但人们就是喜欢洋货。这种现象和去日本买尿不湿、奶粉是如出一辙。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对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提高,自然会追求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先进产品。而且在多数人心目中,日本货的品质有保障,国产货让人不放心。当游客到了日本以后,从众心理又刺激了他们购买扫货的欲望。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近期日元的大幅贬值。据2月26日的汇率行情,1日元等于0.05271元人民币,而两年前这个汇率大概是0.07。这就意味着,以前7元左右人民币能换100日元,如今只要5元左右的人民币就能换到100日元了。无形之中,以日元计价的商品对中国人来说便宜了35%。

  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值得反思

  中国游客海外撒钱竞相抢购,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真的富裕了;另一方面,全球扫货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质量和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正在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反思。

  对市场需求反应迟缓,是中国制造业现有模式存在的痼疾。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高比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净出口拉动,但由于只扮演出口导向的供货商角色,企业长期漠视市场需求和消费体验,只关注产品的数量、规模,忽视质量、服务。这种发展模式,在国人的消费需求细化之后,已渐渐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节奏。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与国外一线品牌相比,国内产品的款式、质量和服务都处于劣势。国内厂商的竞争手段往往是下调价格,随之而来的利润减少往往导致其服务和质量进一步下降,于是进入恶性循环。因此,正视并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和方向。

  中国不是生产不出一个马桶盖,然而,众多中国游客竞相在海外抢购马桶盖,这对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我们光有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深圳华强北是不够的,光有代工厂和山寨货也是不够的。究竟是要继续等待国产商品跟上需求节奏,还是努力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机会与权利,相信这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

  (文/特约记者 程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