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书画市场欲破区域壁垒
- 发布时间:2015-03-02 05:31:55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收藏大势
2014年,对陈华来说,是具有“个人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整个行业仍在调整,然而,一些落脚在广东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帮陈华操盘的几个展览,都有不错的收获。为此,他专门在广州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以便与本地藏家更好互动。
“要买就买岭南”的思维定势,一直羁绊着广东艺术品买家,也掣肘着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去年秋拍,珠三角成为全国三大城市群中调整幅度最大的区域市场,有业内人士则归因于前期没有适时引进更有竞争力的作品来刺激市场。
作为一名外来艺术家,陈华的经历或从某种程度上揭示:这道横亘广东市场多年的“地方壁垒”开始出现裂缝,未来将等待更多市场的新力量去瓦解。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行业
市场回调为转型提供契机
在刚刚进入马年的前几个月,很多艺术圈的人士对什么叫作“经济新常态”还一头雾水。
直到下半年,A股在央行突如其来的一次降息利好的推动下,启动了一轮“全民炒股”的大牛行情,紧接着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国内几大巨头的秋拍数据均出现全面缩水,一些业内人士才知道,艺术品这个古老而阳光的行业,已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在经济新常态下,名表、珠宝、贵金属、红木家具、房地产等其他投资行业早已见风使舵地加入转型大军,已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艺术品行业同样需要挤泡沫。
2014年的秋拍数据非常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年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风云变幻。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对350家拍卖企业成交数字的监测,整个秋拍期间,尽管举办拍卖会的公司数量、拍卖会数量、专场数量、上拍数量等同比2013年呈现不同程度地增加,但成交总量同比减少了13.19%,而成交总额同比下滑13.76%,为287 亿元人民币。并且除北京翰海之外,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主要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均有下跌,同比跌幅分别为23.26%、30.7%、28.7%、13.7%、32.4%。
拍卖巨头的表现一直被视为反映整个行业走向的风向标。他们的表现尚且如此,像画廊等处在行业“夹心层”、地位较为弱势的其他机构,表现就更是差强人意。在画廊业,素有“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说法。中国收藏鉴赏家协会秘书长王彪曾向记者透露,山东的艺术品市场交易量可以占到全国的1/3,仅青州就有数百家画廊。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网络平台便开始大量转发青州画廊业面临“崩盘”的消息。根据记者调查,“崩盘”的说法或过于夸张,但是,在全国书画业都在挤泡沫的大环境下,不少画廊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确有其事。
在广州,市场调整给业内人士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很多名家的润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本地资深藏家胡锦雄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不少藏家都在开始改变玩法,有的甚至开始大量抛售手里拿着的作品。只要“不愿继续持有”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必然就会改变市场原有的供求关系,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虽然不想降价,但实际的定价权最终还是掌握在藏家手上,没有人接盘,不降也得降。
名家润格下滑,对于艺术品经营者来说,本来应该是好事。但是,因为下游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了下滑,因此,画廊的成本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减少。广州资深艺术品经营专家、小佑轩画廊负责人刘志强证实,这一年来整个市场的人气的确不如以前了。“归根到底是因为以前走得太快,调整一下脚步也是好事。在高速前进的前几年,许多非专业的投机者跟风涌入,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太多的泡沫。挤掉一点,实际能够让行业发展得更健康。”
另一位画廊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他们过去这一年举办的多场展览几乎颗粒无收,价格稍为高一点,藏家就不买账。
区域
珠三角市场开放度待提高
实际上,单从书画拍卖数据来看,如果从地缘上把全国的一些特定城市群当作不同的区域市场来看的话,主流城市群的跌幅还不是最大的。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14年秋,书画拍卖成交最佳的区域仍是京津地区,不过该成交额在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国内其他地区的数值,同比均有所下跌,其中国内其他地区书画板块成交总额跌幅最大,为35%,跌幅最小的则是长三角地区,仅为6%,京津地区书画市场成交总额同比下降了11%,而珠三角地区的这一数值则为18%。
就全国的书画业而言,整个珠三角区域市场的比重算不上主要:上拍量仅占全国的5.55%,仅相当于长三角地区的1/5,不到京津唐地区的1/8;而成交量更小,仅占全国的4.55%。
有业内人士把珠三角市场交易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本地经营者未适时引进更有竞争力的作品来刺激市场。业界普遍认为,越开放的区域市场,发展会更稳健。
“我至今还不敢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外来画家,居然还能在这一轮挤泡沫的市场行情中成为一名受益者。”陈华向南方日报记者坦承。
陈华祖籍浙江,上世纪60年代生于湖南长沙,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虽然曾经在广州深造,目前也住在广州,但是本地的一些藏家仍习惯上把他排斥在本土画家范围之外。
去年秋,中华佛光艺术研究院为他筹办第一场画展时,不仅策展方对市场的反映没有把握,他自己的心里也很忐忑——不是对自己的作品没信心,而是对岭南市场一直存在的地方壁垒有种自然而然的畏惧。然而,仅仅一周的展览,却给了他一个完全没有料到的惊喜——开幕式刚结束,就已经有5张大画被藏家收入囊中,加上经营方后续的推广,几乎有一半展出的作品都顺利地找到了“婆家”。
这一点,连资深市场专家王彪也大称意外。作为一名中青代画家,能够在市场调整期有如此突出的表现,在王彪看来很不容易,因为他前段时间参加的一些本土画家的画展,后来统计都发现“销售并不如意”。
“珠三角的书画业与山东、北京等地的书画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王彪这几年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的书画市场,他发现,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地方壁垒是他所去过的省份里边最明显的,这一带集聚的买家不管来自哪里,他们始终把投资的目标集中在岭南这一批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岭南书画市场最为藏家熟悉的在世艺术家,如杨之光、陈金章、林墉、林丰俗、方楚雄、陈永锵、方土、方向等,均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而像周彦生、尚涛等来自外省而能够在市场上出类拔萃者凤毛麟角。
“其实,在广东,优秀的画家远远不止上述这些。”美术评论家胡红拴也对记者表示,广东买家这种根深蒂固的地方观念,让一大批优秀画家的作品至今处于投资价值的洼地,像王玉珏、刘书民等这些本身广州美院出来的老画家,其作品价格远远低于同龄的其他画家。这一方面对艺术来说是一种遗憾,但另一方面对懂行的人来说也是幸事,他们能够在这里以相对低的价格买到一些高水平的作品。
分析
破旧有助把市场蛋糕做大
结合陈华、阿童牧、高磊以及新近一些外来画家在广州市场的综合表现,王彪进行了一番专门研究。
他对记者分析,一些画家的作品卖得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低。因为整个行业目前处在大调整、挤泡沫的阶段,凡是前期价格虚高的名家作品目前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滞销的状况,作为艺术品经营机构,假使想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对前期持有的高价作品清库存和回笼资金,结果很可能让藏家更加怯步,因为市场从来都是由一种买涨不买跌的情绪所主导的,有的藏家,情愿买贵也不愿意听到自己看中的作品在降价。在这种情况下,低价进入市场的中青代画家的作品便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那些作品看起来还不错,价格比起同级别的画家来又不只是低一点,而是低很多的画家,很容易在弱市中获得人气支持。
另一方面,这一年来,广东这边的市场的确出现了一些“在改变”的小苗头。虽然本土藏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近期在南方日报预言,广东未来会有两至三成的画廊被淘汰。然而,王彪也透露,这一年来,广东各地陆陆续续也开了一些新的画廊。站在幕后操盘的人,看准的是目前行业正掀起大洗牌,他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此刻无疑是趁虚而入、开疆拓土的大好机会。新进来的这些画廊,在定位上明显视野要比以前的那些从业者要宽。他们不再把眼光局限于岭南画家,而是放眼全国,把有潜力的中青代画家作为自己的主推对象。高端书画的购买群体本身就规模比较小,加上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群体规模还在进一步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以高性价比为卖点的中青代作品,无疑将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力。
记者近一年来的调查也发现,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甚至粤东的一些艺术品经营机构,都在不同程度地试水推广一些外省艺术家的作品。譬如广州的中华佛光艺术馆、国文艺术馆、熹艺术馆等,去年以来,可以说一直以推销外省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广州华艺廊、鲁逸堂、渔歌唱晚等相对“老牌”的画廊,亦在向藏家不拘一格地大力推荐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而记者熟悉的南京籍画家孙金龙,最近也接到广东励耕美术馆的邀请,到岭南艺术家重镇普宁开展。
这些都是极好的兆头。胡红拴也表示,虽然在社会经济面临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心怀短见的投资者可能倾向于快速让自己手中的艺术品脱手,通过套现来寻求资金安全,更有一些投资者转而将精力放到股票等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更强的投资工具上,但是,从更长远的目光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前行,大众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总量肯定还会越做越大。如果广东的艺术品经营者能够通过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摆脱过去那种过分倚重本土艺术家的思想藩篱,那么,未来必定能够引进更多优秀的艺术品,从而激发投资者和收藏者的购买需求,在全国的市场中分食到更大的市场蛋糕。
湖南山水画家陈华:
经济平稳 行业向上
■对话
陈华,祖籍浙江,生于长沙,现居广州,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擅长山水,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铁路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以中国画的写意手法,表现山川河流浑厚、大气之景象,给人荡气回肠的视觉冲击。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股票投资和艺术品投资的区别?
陈华:如果把两者当作单纯的投资工具来看,前者与后者的收益是很不一样的。前者只获得经济利益,而后者除有物质回报,还有精神回报。此外,长期来看,投资股票的风险要比投资艺术品更难把握。
南方日报:市场在调整,很多人担心手中持有的艺术品掉价,所以急于套现。
陈华:这里实际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掉价的问题,只有买到不对的东西才会担心掉价,艺术品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会充斥很多投机和炒作,由此导致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存在泡沫,要想买进的艺术品不掉价,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自己的艺术品鉴赏能力,避开那些没有艺术含量支撑的商业作品。第二个是套现的问题,主要看购买的心态,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获得精神享受,如果是后者,无疑会让你淡定很多。
南方日报:怎么看未来艺术品市场?
陈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如影随形的。在经济新常态下,如果宏观经济平稳发展,那么艺术品行业肯定也会健康向上。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来自中等收入阶层的收藏者?
陈华:与高净值人群相比,他们的购买力不算太强,无法承担高端艺术品的巨额支出。但是,他们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能通过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有能力发掘市场上的“潜力股”,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南方日报:广东的收藏者有些什么样的普遍性特征?
陈华:如果非要把他们跟其他省份的买家进行区别的话,我个人认为,广东的收藏者当中投机者占比会少点。我认识的很多买家,都是以收藏为目的进入市场的,鉴赏水平也非常高。当然,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言,广东市场比较倚重岭南画家的作品。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