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卡奴”转身也“任性”

  • 发布时间:2015-02-25 01:29:29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卡奴”,银行卡也成为收藏宠儿。如果你手中有闲置多年的银行卡,别随便扔掉,没准它的身价还值数百元,一些稀有品种更是千元难求。笔者在一家全国较大的银行卡拍卖交易网站看到有上千万张银行卡在该网站拍卖,其中不少是近两个月集中上架的。这些银行卡被按照发卡银行、发行年份及地域的不同分类拍卖,起拍价从1元到数万元不等,发行时间越早、数量越少的卡片标价越高。

  如一张工商银行海南岛分行的金融卡,年限在1990至1999年间,2014年11月19日上架,起拍价为20元,在2014年11月24日结束拍卖时,成交价竟然高达62878元;一张1995年推出的建行广东省分行全省计算机大联网纪念卡,2015年1月14日上架,起拍价为1元,受到了数万投资者的关注,截至1月15日下午3时,该卡被叫拍4227次,最高出价为49604元。

  笔者查询发现,一些已经绝版的联名卡起拍价就高达1000元起,如工行2000年发行的一款牡丹智能卡纪念版5000元起拍,一张已经绝版的深发行的海南旅游卡起拍价为12000元,还有一张温州银行发行的航空题材的飞行卡起拍价也达12000元,让银行卡收藏市场的“门外汉”惊叹不已。

  温州市一位集邮发烧友张先生告诉笔者,他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银行卡的。他说:“自从银行卡‘换芯’之后,许多人就认为在未来全面作废的磁条银行卡将成为适合收藏的‘现代文物’。眼尖的人就盯上了新出现的部分稀有卡品,价格也被越炒越高。”事实上,银行卡收藏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起步,只是关注的人很少。

  张先生表示:“银行卡是我国金融业的特殊载体和实物佐证,具有文物般的历史价值;其规格统一、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知识性。这些都有助于成为收藏品。”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刚开始发行银行卡时,国内几乎没有人把它当做收藏品,直到一些海外藏家闻讯而来,收购这批银行卡,国人才初步认识到银行卡自身是有价值的。尽管萌生了收藏意识,但当时银行卡发卡数量少、办卡条件高,国内只有极少数的持卡人士,根本形不成市场。比如1985年“金珠海”卡推出时,要求客户需在中行存款1000元以上才可办理,能达到此条件的当时一般是企业家。之后的10余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银行卡飞入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第四类货币”。进入21世纪后,银行卡收藏市场初见规模,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甚至连银行自己也推出了收藏用途的银行卡。2007年9月12日,建行与VISA推出的“VISA姚明卡特别珍藏版”,以45万元人民币价格拍卖成交。拍卖完成后,模版被当场砸毁,以表明藏品的全球唯一性。

  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指纹支付系统等新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善和使用,终有一天银行卡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到那时再翻看现在的磁条卡那就真的是“文物”了。(中 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