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单靠努力能否上清华北大”引热议

  • 发布时间:2015-02-17 11:30:34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单靠努力能否上清华北大?”这是不久前某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张小林的回答是:或许并非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清华学生中,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

  张小林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

  通过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晋军发现,在清华学生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有意思的是,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零。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显示,到过境外的学生只占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的资源,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家庭”条件让一些学生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状态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2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里着实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除了寒暑假回家外,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学校里啃书本、做练习题。可相比之下,同样考入清华的李力高中同学王达就“轻松太多”。

  王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师。对于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

  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

  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

  在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的调查中,清华大学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说,在上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

  大学一年后大家变得越来越像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里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多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晋军老师的一段话,张小林记得很清楚。晋军说:“大学第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所以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这个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原载 《中国青年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