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富民风“吹绿”布楞沟

  • 发布时间:2015-02-16 02:31: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2014年的夏秋之交,在外“漂泊”15年的马达吾终于回到了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

  在此之前,15年间,马达吾一直不愿回家:因为坐落在大山里的布楞沟太干旱,太贫穷,“虽然我们有养羊的传统,但这里连多养几只羊卖钱都没有条件,根本没有出路”。于是,当初只有17岁的他选择远离家乡到外地去,给人打工养羊,后来还与人合办起了羊场。

  “这些年特别是近两年,家乡变化特别大,路好走了,自来水通了,新房修起来了……跟离开家的时候比,完全是两个样了。”马达吾说,正是因为看到这些,他动心了,想回家,申请些贷款,办一个500~1000只规模的羊场,领着乡亲们一起挣钱致富。

  从“逃离”贫困外出找路子,到被吸引回乡谋发展,布楞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干东乡”的穷山沟

  东乡县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的聚居地,这里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县沟壑纵横,四面环水,境内却极度干旱,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处于整体性贫困的状态。高山乡布楞沟村则是东乡县最贫困、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布楞沟在东乡语中的意思是“沟边边”。两年前,记者曾前往布楞沟村采访,处在荒芜的深山坳里的布楞沟,自然条件严酷,一眼望去,满眼皆是光秃秃的景象。曲折的山路上,厚厚的浮土干得冒烟,一脚踩下去,黄土能没过脚面;村民们骑摩托车回家,都是在滚滚的尘土中穿行,回到家就变成了“土人”。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差,大多居住在多年前修建的土坯房里,全村68户中低保户就有60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24.1元,其中来自国家惠民资金等转移性收入占到了近八成。

  干旱缺水,曾经是居住在布楞沟流域的农民们心头最忧愁的事情。布楞沟村的年均降水量只有29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1490毫米。“以前,我们吃水都靠积雨窖,但这里降雨太少,水不够吃了,只能到20公里以外的达板镇去拉水,一方水5元钱,拉进家门要花到120元。”

  (上接第一版)布楞沟村村民马麦志说,“一方水一家人要节约用近10天,往往是洗过菜的水不能倒掉,澄清之后给羊喝,洗脸水也要存起来留着擦地……”

  因为缺水,人均耕地少的布楞沟以前庄稼广种薄收,小麦亩产仅有两三百斤;同样因为缺水,村民们像养羊等增收致富的想法也始终是一种希冀。此外,村里的山路坑洼难走,从村里到县城只有20多公里路,却要走一个半小时,种庄稼也很苦,特别是收获时节,不是骡子驮,就是人力背。

  干旱、缺水、交通不便,导致村民们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困难突出。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这成为布楞沟人最为迫切的心愿。

  “这两年的变化,要比前50年都大”

  若要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差是布楞沟村脱贫的第一道“拦路虎”。为解决这一瓶颈,东乡县积极实施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并详细编制了《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2013—2015年)》,提出要以折红二级公路为主干道,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而为了加快布楞沟流域扶贫开发,东乡县的定点帮扶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决定先从拓宽硬化布楞沟村民出行道路,破解行路难入手实施帮扶。两年来,该集团公司先后在道路、教育、吃水、生态等东乡县最急需的民生领域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投入超过2亿元。

  经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帮扶,布楞沟昔日尘土飞扬的山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这条路,不仅解决了整个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0多个村、2万多群众的出行问题,而且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新的便利条件。”东乡县扶贫办主任马忠说,在改善布楞沟流域基础设施上,除了积极实施通村道路硬化项目,2012年4月,东乡县还结合中西部农村饮水安全配水管网改造工程,让自来水第一次流进了布楞沟村民的庭院里。此外,针对群众居住条件差的现状,东乡县在布楞沟村易地建起了56户新农村住宅,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布楞沟村委会,还配套建设了卫生室、文化室、计生服务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

  如今,驾驶微型货车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马达吾告诉记者:“村里这两年发生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在家乡谋发展的劲头自然也就大了起来。”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马一勒西说:“现在,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而且在家里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这两年的变化,要比前50年都大。”

  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让村民谋发展底气更足了

  “针对种植效益低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在积极调整布楞沟流域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目前,村民们种植主要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马铃薯为主。”高山乡乡长马家鹏告诉记者,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及旱作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当地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产可达到1200多斤,马铃薯则能达到五六千斤。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在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布楞沟流域还建成了高标准梯田3万多亩,其中布楞沟村就达3600亩。

  东乡族人一直有“无羊不成家”的说法。记者发现,如今,在布楞沟,养羊已从东乡族人的传统习惯变成他们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前,我们不敢建大一点的羊圈,现在水和路一通,我们就敢多养羊和牛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让村民们谋发展底气更足了,村民马建英通过临夏州设立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社及当地农村信用社一次性贷款十几万元,建起了4个养殖暖棚,可以同时饲养300只羊。2014年,他的养殖场一共出栏400只羊,收入达到近6万元,目前仍存栏190只。

  东乡县副县长董致杰说,为了帮助贫困户增加增收技能和培育致富项目,东乡县还依托养羊业,在市场上打起了“东乡手抓”羊肉品牌,凡是在省外开设“东乡手抓”店的,可一次性获得2万元的补贴资金或贷款贴息。针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东乡县列出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扶持项目菜单》,“让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项目,查询相关补贴政策”;积极促进驾校等社会团体与扶贫、职教部门联合开展贫困农户、“两后生”培训。布楞沟村村民马文斌最近正忙着在东乡县一所驾校免费学习驾驶技术。对于未来,他高兴地说:“以前我种地打工,全家收入不到两万元,等拿到驾照,我想贷款买辆微型货车,贩运蔬菜,预计年收入能到三四万元。”

  “经过两年多地不懈努力,去年布楞沟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19.2元。”马忠说,如今,村里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村民增收主导产业也有了,大家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