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做进攻型“单打冠军”

  • 发布时间:2015-02-16 00:32: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们常听说倒闭的企业,却很少听说倒闭的行业。行业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是向上向好的,我们判断行业的趋势,是在同行观望的时候先出手,出成果了就能赢得市场。"

  --徐云明

  “有韧性,还算有一点追求。”采访尾声,记者请徐云明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下他掌舵的企业,于是有了这个自谦的说法。之所以把它写在文章的开头,是想向如蓝特光学一类的科技企业致敬,正是有了这“一点追求”和“韧性”,才能畅想中国智造的未来。

  蓝特光学是一家科技企业,拥有“玻璃非球面精密模压”“高精度精原片抛光技术”“光电显示棱镜”“太阳能聚光棱镜”“非球面镜片”“平面晶原片”等一系列国内唯一或国际领先的专利技术,是多个产品的产销冠军。

  “在光学制造层面,我们做得不错,但光与电结合之后,形成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大,那才是我们的未来。”徐云明不满足于当“单打冠军”,他认为科技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主动进攻,不断研发创新、攻坚克难。

  做企业想方设法当单打冠军

  从武汉有色金属技工学校毕业后,18岁的徐云明回到嘉兴,进入嘉兴有色金属压延厂工作。他用了10年时间从操作工一步步当上了质检科长。1995年,已近而立的徐云明带着3万元资金下海经商,做汽车装饰材料生意,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他想着用赚来的钱做些事业,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能有持续发展空间的。于是,他将眼光瞄向了光学产业。2001年,他开了一家从事光学镀膜加工的小厂,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经济效益日益提升。两年后,他创办了嘉兴蓝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类光学棱镜、透镜以及窗口片的生产及光学镀膜加工。

  当时,徐云明了解到国内懂得光学镜片镀制红膜技术的人屈指可数,但是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终于攻克技术难关,产品顺利通过检测,深受客户好评。之后他又成功研发屋脊棱镜,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创新基金及国家火炬计划立项。

  2008年,他主持开发的“新型汽车后视镜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嘉兴市火炬计划项目,申请到4项专利,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2009年,公司开发的“太阳能棱镜项目”被列为嘉兴市信息产业项目。

  2012年,他带领团队研究玻璃球面柔性制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非球面高清摄像镜头。该项目突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封锁,在国内属首创。目前,“蓝驰光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该技术并形成量产能力的企业。

  随着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量产,蓝特光学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市场也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比较稳定。

  如今,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5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纳税超过500万元。

  “公司发展稳扎稳打,最重要靠的是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开发。”徐云明表示,“我们一旦决定进入一个领域,就是奔着冠军去的,从研发人员的配置到资金的支持,都是想方设法争第一。这是蓝特光学的做事风格,也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

  思行业注重科研向高端迈进

  光学制造业某种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蓝特光学也曾遭遇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徐云明深知,如果不能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相对领先的技术,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技术同质化的泥潭,企业的元气将随着价格的下滑而丧失殆尽。

  “放眼全球,光学行业总的来说是有日本和欧美国家主导的,一些高端技术和品牌都出自他们,但80%的光学元件制造在中国进行。”徐云明认为,在产业基础和人口红利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光学行业大有可为,怎样从高端制造走向光电结合是下一步要面对的难题。

  而解题的法宝无疑是坚持科研创新。为此,他将每年公司盈利部分的30%以上都用在新项目的研发上,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有效投入是企业发展的‘牛鼻子’。”徐云明笑着说,“抢占市场,抢的就是那一步之快。”

  几年前,徐云明及时抓住了美国某公司在中国寻求汽车反光镜盲区增效镜的机会,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走访的基础上,经过8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成功研发出拥有5项国家专利的无盲区侧视反光镜,并很快投入了生产,成功开拓新能源领域这一全新市场。

  看准市场,培育新品,与国际同步的市场洞察力,让蓝特光学开辟了市场精准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正是这种对创新的执著,蓝特光学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企业突破道道科技难关。

  目前,蓝特光学业务已覆盖传统光学、汽车光学和能源类光学三大块,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投影仪等,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常听说倒闭的企业,却很少听说倒闭的行业。行业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是向上向好的,我们判断行业的趋势,是在同行观望的时候先出手,出成果了就能赢得市场。”徐云明的愿景是将现有的板块串联起来,针对顾客的要求做前瞻性的设计开发,逐步向一家方案公司转型。他也看好智能化产业,希望能开发出符合智能化需求的产品。

  当老板尊重私利更鼓励创新

  “很多人认为企业归所有者所有,盈利当然也归所有者所有。我不同意。我认为企业发展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推进的,这里说的经营者包括经理人、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徐云明说,“假如企业是一台永动机,每个员工都是一个零部件,你很难想象一个螺丝的松动会导致什么后果。”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员工对企业的付出,我们要尊重员工的私人利益,制定规章制度去统一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于是,管理者开始建立、推行和完善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系统化的作业流程,其中包括执行6S管理、精细化管理,通过股权激励、提高薪金,与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不得不提颇为独特的分配制度,以优质多得、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为基础,推行全员分红制度,在收入达到预定比例的时候,提出一大部分利润由全体员工共享。

  对于劳苦功高的研发团队,更设有额外的创新大奖,项目量产之后第一年获得的盈利,提出10%作为奖金激励项目研发成员。最近一次发奖金额为每人40余万元。“每一个新项目研发成功的背后,都蕴藏着他们的汗水和泪水。”徐云明对这些企业栋梁心怀敬佩。

  除了物质上的激励,蓝特光学也十分注重企业的人文管理。积极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温暖如家的归属感,真正用人文关怀引导企业发展。

  2008年,企业成立了“1+1”互助基金。每位员工每月缴纳5元,公司补贴10元,建立起爱心互助基金。员工一旦生病,除了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以外,还能用公司互助基金报销30%。除了生病报销以外,互助基金对于家庭困难职工都有补助。如果基金出现缺少,都由公司补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这种互帮互助的机制,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爱心文化的形成。公司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示范单位等。

  除了主管部门的赞誉,蓝特光学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馈。在“用工荒”频发的年头,年后员工返岗率都很高,基本达到98%左右。可见,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很强。

  学大家严以律己事必躬亲

  谈及蓝特光学的企业文化,徐云明阐述了一连串的关键词:文化为本;说真话、做实事、讲实效;学会尊重;倡导正能量。

  “还没有系列地梳理成口号,总的来说一句话——做一家被行业和社会所尊重的企业。”徐云明认为,所谓企业精神,就是“同等资源下获得更多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对于行业和社会的价值。

  为了能让员工们更好地贯彻企业文化与精神,徐云明每个月会给员工们讲两堂课,被称为“黄埔特训营”。在课堂上,他与员工谈行业、谈理想、谈未来。他说,开放性思维就是将合格率提升到99.9%以后开始思考以怎样的成本和效率实现这99.9%。他说,进步需要三个维度的比较,纵向是今天与昨天比,横向是自己与同龄人比,还要与时代的前进方向比。

  “我把蓝特光学定位为一家进攻型企业。”徐云明觉得进步是企业活下去的动力。于是他改革提成制度,鼓励销售人员消除对客户的依附心理,主动出击去拓展新客户。他强调,市场不光要靠销售去跑,更要靠技术、生产、品质管控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他把成长型考核作为一种正能量的引导,把进步评价上升到比业绩评价更重要的位置。

  “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徐云明清楚地知道,业绩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是培育出一批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员工,才是真正决定企业发展趋势的要诀。

  火车跑得好全靠车头带。“黄埔特训营”每堂课都是干货,备课自然要花不少精力。“曾国藩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徐云明喜欢读历史和哲学的书籍,欣赏晋商乔致庸的经商之道,更尊崇南怀瑾的处世哲学。

  “南怀瑾说人生遇到三件事要慎之又慎,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徐云明对这三句话有独家批注,“不是说德、知、力不够就不去承担,而是要更努力地完善自身。”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