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公众号,请做守规矩的玩家

  • 发布时间:2015-02-15 05:06:3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社交网络不该成为抄袭者逍遥自得的法外之地。保护原创,不仅是保护创造热情,也为未来基于优质内容的种种商业变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走在马路上,如果有人朝你亮开衣襟压低声音说一句:“偷了个iPhone6要吗?”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不理不睬地走开。但如果把赃物换成朋友圈或者微博上分享的文章,那可就不一定了。有媒体将如今的社交网络生态称为“一人原创,99个抄袭”。一月以来,包括个人账号与大V,媒体公众号之间,一系列关于原创与抄袭的争执也不绝于耳。在互联网上,有八成用户和你一样,闲来无事刷刷朋友圈和微博已经成为习惯,也在不知不觉间,为“偷来的东西”点了赞。

  社交网络为何成为“抄袭高发区”?一方面,社交网络口口相传的病毒式营销方式,让无数草根个人生产出来的优质内容能够得以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由此应运而生,大量新鲜热辣的原创“李逵”由此云集在朋友圈和微博,它们成为让抄袭者觊觎的“富矿”。而在另一方面,和传统纸媒时代相比,互联网让抄袭的成本低到尘土里,网上搜索一下,复制黏贴一按,照片水印一切,“李鬼”就此诞生,甚至比“李逵”还要精美。

  但更重要的是,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抄袭者肆无忌惮的“动力”。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营销号,其实现在的生存方式还是当年打鼓说书卖十三香的老一套,先汇集起足够多关注的人群,再通过贴在文章最后的广告或者改头换面的网络营销谋得利润。有业内朋友告诉笔者,手握一个粉丝十万的公众账号,“一年收入起码百万”。但这样的方式,也就让公众账号必须时时能拿出干货吸引眼球,对于原创力不足的公众账号来说,真金白银在上,“拿来主义”比起苦哈哈的字斟句酌,当然是“投资少见效快”。

  在用户这方面,大部分人是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或者微博转发看到信息,原始出处早已不可考,很难有能力和精力来分辨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一手原创还是二手抄袭;还有些人明知有些“大号”抄袭起家,却想着“反正它们更新得快、看着爽”,“好文章莫问出处”,也缺乏正版意识。读者满不在乎的态度,也成了抄袭者肆无忌惮的“帮凶”。

  面朝键盘手握鼠标的草根生产者们,几乎无法阻止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被人一把抱走。社交网络纷繁浩杂,谁动了我的原创?除非24小时不停地检索关键词,否则根本得不到答案,即使真的知道劳动果实被公众账号抄袭,投诉维权之路也繁琐又艰难,“平台不理,读者不管”,于是再无可奈何也只能听之任之。有个在网上画插画的小伙伴说起这事一脸苦笑:“一开始为了防抄袭,只能在图上打巨大的水印,甚至打在人物的脸旁边,但还是要被拿走,后来干脆不打水印,凭着兴趣画画算了。”

  抄袭成风,凉的是千万作者们的心。眼看着本属于自己的利益被赤裸裸地夺走,只能磨损他们的积极性,毕竟没有人愿意日复一日地给他人作嫁衣裳。劣币驱除良币,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创造力的衰弱,抄无可抄之后,习惯了“我就看看不说话”的读者,又该看点什么?

  抄袭问题怎么解决,恐怕唯一能起到作用的还是社交网络的运营平台,毕竟责任和义务是相对的。通过海量信息到达,服务上门也收获了足够多的用户量和知名度。但“打击抄袭,保护知识产权”这句话说来简单,却要有一整套方便于操作的机制。

  拿朋友圈来说,尽管微信方面已经开放了原创保护机制,对申请了原创声明的群发文章可在用户转发时自动标注出处,但这一功能只对媒体公众号开放,而个人公众号则被排除在外。虽然他们可以选择申诉,但流程进行到哪一步,究竟如何判定却没有明示。此外,标注出处并不等于就可以随便引用,如何向原创者付费,稿费标准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服务商们定出一套游戏规则,并且用技术手段加强管理,让公众号们真正成为守规矩的“玩家”。

  社交网络不该成为抄袭者逍遥自得的法外之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护原创,不仅是保护创造热情,也为未来基于优质内容的种种商业变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