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靠技术创新,民企“越博”完美逆袭

  • 发布时间:2015-02-14 06:34:2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南京越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近日开年会,现场发放的年终奖引来小伙伴们阵阵尖叫——有4名骨干的年终奖是汽车,其中1辆27万元的别克君越,3辆12万元的大众朗逸;还有5人拿到了购房首付款支票,每张15万元。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同是这一家从事新能源车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去年春节竟然还在靠贷款给员工发工资。

  “从2012年4月白手起家,在建邺区注册成立公司,到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双创’企业,产品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短短两年多,企业赶上了国家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省市鼓励创业创新的大好机遇,今年有望实现销售5个亿的爆发式增长。”离开热闹的年会现场,和记者对坐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南京越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占江博士端起一杯咖啡,感慨万千:“之前都没好意思告诉你,上个春节前,我们靠贷款才给员工发上了工资。”

  南京越博常务副总经理高超接过话茬:“2013年年底,公司所有资金全部投入研发,一笔奖励资金又迟迟没有到位,几个月都没法给员工发工资。2014年春节前,李总给我们每个员工发了1000元路费,同时承诺节前一定让大家拿到钱。年二十九那天,我们每人的银行卡上果然打上了一笔工资和年终奖。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让自己的妻子作担保,向银行申请了50多万元信用贷款来给大家发了工资。”

  “当家人”如此诚信,让团队的小伙伴们更加信赖。节后上班一清点,几十号人一个也没少。

  不仅人没少,在过去的一年里,南京越博的厂房、设备、人员、客户群……都在急速壮大。

  李占江带记者来到楼下的车间,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一间间完备的检测室、实验室,堆满成品和零件的库房,都令记者大吃一惊——2013年,记者初次到这里采访时,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空空荡荡,只有一台测试设备和两台样机孤零零地摆着。那时,李占江带着团队十几名成员刚在雨花经济开发区租下这片厂房,除了技术,他们可谓一无所有。

  “2013年,是南京市和建邺区给予的100万元科技创业人才补贴,让企业开始运转。又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首购首用扶持政策,我们这家初创的科技企业,才有了给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提供动力总成的机会。”李占江说,一开始,他们给南京金龙免费安装了两台纯电动客车的动力总成,试跑之后,效果令人满意。去年,南京金龙生产的1800辆纯电动客车驶向全国各地,其中大约400台车的动力总成由南京越博提供。

  和金龙的成功合作,帮助南京越博渐渐打开市场。今年截至目前,越博已经拿到国内十几家汽车企业超过2亿元的订单,顺利跻身大佬们的“朋友圈”。

  “订单急速增加,我们又在隔壁租下了两层共计1600平方米厂房,投资新上了几条物流车动力总成的生产线。这个月来,小伙伴们每天都自发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铆足了劲准备新年大干一场!”李占江说,创业中无论顺境逆境,全体员工始终和公司同舟共济。如今,企业进入发展的快速通道,理应为员工的利益想得更多。

  “比如,常务副总高超的家在马鞍山,几年来,他每天开车往返于马鞍山和南京之间上班。今年拿到这笔15万元首付款,他就打算在越博即将开建的溧水基地附近置业安家了,”他解释,“不直接发现金,而是提供购房首付款支票,为的就是鼓励团队成员在南京落户,安心和公司共同成长。”

  不仅如此,从创业之初,越博还建立了期权制度。“企业刚成立时,因为实在没钱,只给员工发一部分工资,另一部分作为期权。预计明年,我们就要开始筹备上市了。将来我们的员工可以将期权兑成公司股票。”李占江说,他就是想通过这些方式告诉小伙伴们,把个人和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赵子慧

  图为“越博”年终奖励用车。本报记者 赵子慧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