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债企业信用质量普遍下滑

  • 发布时间:2015-02-13 03:31:0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 曹政)昨天,大公发布《中国债券市场2014-2015年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债券市场继续快速扩张,发行总额为121065.3亿元,同比增长33.9%。信用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7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总发行额的58.7%,创历史新高。大公方面预测,2015年债券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私募市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将是主要亮点。

  数据显示,各种债券融资正加快流向实体经济。去年,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从2002年末的1.8%扩张到2014年末的14.7%。引人关注的是,2014年发债企业信用状况呈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去年3月4日晚间,由中信建投承销、在深交所上市的5年期公司债“11超日债”发行人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无法全额偿还利息,金融市场长期“零违约”的局面至此终结。这也提醒投资者,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信用风险可能集中暴露。

  大公相关负责人分析,2015年债券市场出现流动性问题的准违约事件在所难免,但各级政府和承销商对相关债券的隐性担保将基本保持“刚性兑付”,中国债券市场暂时还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但大量产能过剩企业占用廉价信用资源,对中国经济实现自我更新和升级换代不利,这也凸显了解决中国债券市场如何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公募市场的信用风险状况可能抑制其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但私募市场能否顺利接棒?大公分析报告称,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规模有所扩大,但并未改变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基本格局。而且随着发债企业信用风险上升,民营企业发债难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证券业协会正加速推进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建设,希望让债券市场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又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但由于私募市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定价的方法还不清晰等原因,私募市场的发展前景尚需观察。

  2014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常规化发展阶段,成为银行体系盘活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之一,预计2015年将继续呈快速发展势头。尽管我国汲取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当前阶段的资产证券化中做出了谨慎的制度设计,但其长期发展可能产生难以防范的负面影响,如银行体系道德风险加剧、家庭债务上升速度加快、系统性金融风险扩散等,债券市场和银行体系的风险可能会合为一体。需要及早警惕。

  另外,去年评级机构的信用风险揭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级别竞争愈演愈烈,评级制度设计尚未对此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私募市场和资产证券化,以及未来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评级机构的作用会日益重要。鉴于此,大公方面建议,应进一步探讨监管方式改革,探索如何将级别竞争引导到技术竞争上来,改变当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