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美律所群攻 阿里巴巴如何解围

  • 发布时间:2015-02-13 01:00: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首次公开募股(IPO)不足半年,风光一时的阿里巴巴就在美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大危机。自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起,已有8家中美法务机构对阿里提出集体诉讼,致使阿里股价近期持续低迷,8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已超过14%。多数市场人士担忧,此前部分中概股公司在遭遇集体诉讼后,均遭遇市场做空,而此次阿里也有可能因集体诉讼面临做空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阿里面对此番诉讼不能积极应对,并获得令其满意的结果,不但股价会进一步受到拖累,美国投资者对其信心也将会一落千丈。

  “白皮书”困局

  阿里此次遭遇集体诉讼的起因,要从1月下旬工商总局一次对电商平台的抽检说起。1月23日,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抽检共在6家网购平台中抽取了92件样品,其中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51个),正品率仅为37.25%,其“淘宝正品率不足四成”的结果,立刻引发各界关注。

  1月27日,淘宝官微转发“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对工商总局抽检结果做出回击,并直接对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此外,公开信还直接指出监测报告中存在抽样和程序等问题。该条微博随后被广泛转发,并在网络上引起关于网购平台“假货”问题的广泛讨论。

  1月28日,工商总局在官网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中称,阿里系平台存在主体准入、商品销售和交易管理等5大问题。工商总局还称,“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当天下午,淘宝做出回应,正式投诉网监司司长“情绪执法”。

  令人玩味的是,这份“白皮书”于1月28日当晚就从工商总局官网悄然撤下,1月29日则完全删除,网址链接也无法打开。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解释称,2014年7月16日,工商总局网监司曾在浙江召开阿里巴巴集团行政指导座谈会,目的在于指导、督促阿里巴巴集团加强自律,净化网络购物环境,维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网监司根据座谈会的会议记录,于1月28日发布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但“其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一经曝光就对阿里造成了“严重杀伤”。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阿里股价大跌4.36%,有市场人士就表示,工商总局公布又撤下的“白皮书”是造成阿里股价大跌的直接原因。1月29日,阿里股价更是大跌8.78%,尽管这和阿里业绩不及华尔街预期有直接关系,但仍有投资者认为,“白皮书”的出现,是对阿里潜在风险的提示,因此造成部分投资者抛售阿里股票。

  1月30日,事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随着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沸沸扬扬的淘宝网与工商总局之间的口水战终于以握手言和告一段落。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美国律师事务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突然向阿里发难,称阿里及其高管违反了美国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案,在IPO前出具了与其业务操作相关的具有重大错误和误导的声明,存在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并以此为由,向纽约南区法院提起对阿里巴巴以及高管团队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武卫四人的集体诉讼。随后,包括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在内的7家中美法务机构也先后对阿里巴巴发起集体诉讼。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美法务机构对阿里巴巴提起集体诉讼。

  这导致阿里股价近期持续低迷。截至美国时间6日收盘,阿里股价报收每股85.68美元,和1月28日每股100.30美元价格相比,短短8个交易日阿里股价累计跌幅已超过14%。尽管目前阿里股价有所回升,但截止美国时间11日收盘,阿里股价仅为每股86.00美元,不但低于其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和此前每股100美元的股价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马云团队被指欺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美法务机构对阿里发起集体诉讼的原因,并非淘宝存在假货问题,而是这些法务机构认为阿里和其高管存在虚假或者误导陈述,因此导致股东利益受损。

  例如,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的起诉书中表示,被告(阿里)应对以下行为负责:作出虚假陈述;没有公开他们知晓的关于阿里巴巴的不利事实。被告的欺诈手段以及欺骗阿里巴巴股票购买者的商业活动是成功的,这些手段就阿里巴巴的前景和业务欺骗了投资者;人为抬高了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票的价格;使阿里巴巴及其售股股东在IPO中募集到超过250亿美元的资金,同时使得阿里巴巴股票在集体诉讼期(“Class Period”)内的私人债务配售中上涨80亿美元以上;以及使得原告和诉讼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购买了虚高的阿里巴巴股票。

  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的起诉书中还提到,根据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武卫的职务,他们有权接触和控制对股票市场陈述的内容,但“他们涉嫌在股票发行日前或在发行后不久,提供误导性的公司报告以及媒体披露,他们也有能力和机会阻止发布或者对这些报告进行修正,凭借着在公司的职位,以及接触公司未公布信息资料的权利,这些自然人被告必然知晓某些本应披露的不利事实未向公众披露,也应知晓该公司做出的一些有利陈述实质上是虚假的或者是误导性的。”因此需要对这些虚假和误导性陈述承担在诉讼中提及的责任。

  对此,有美国媒体指出,在2014年9月阿里IPO成功后,两位创始合伙人马云和蔡崇信出售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份。在诉讼期内,阿里股价于11月13日达到每股120美元,11月公司还发行了80亿美元债券,但公司高管在减持股票后却没有披露信息,因此小股东会认为此举有“误导”。

  此外,上述法务机构还指出,阿里招股书中没有披露去年7月份和工商总局会谈之事,隐瞒了“白皮书”及“白皮书”中所指出的阿里五大问题;阿里包括马云等高管在内的一系列对外言论存在误导,如:马云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所强调的阿里遵循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阿里不会通过牺牲公司声誉和顾客利益来增加销售而迎合股价上涨需求;阿里高管在第三季度业绩公告会上对外宣称的公司业务强劲增长;以及阿里高管在不同场合对外宣称的公司打假努力、打假责任和打假能力。

  上述法务机构还在各自的诉讼材料中或多或少地提及了工商总局的“白皮书”,认为这是一份关键的证据,也正是因为阿里没有及时对外披露“白皮书”的存在,而构成欺诈行为,并对投资者对阿里市场前景的判断造成了严重误导。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白皮书”是1月27日由工商总局首次公开发布,之前这个“白皮书”是否存在还不得而知。而阿里方面也表示,“白皮书”是第一次听说。因此,“白皮书”能否作为关键证据,目前还难有结论。但法律界人士也指出,从“白皮书”中可知,2014年7月份工商总局针对阿里的行政会议确实存在,这其中是否存在需要披露的重要信息,将至关重要。

  集体诉讼是“纸老虎”?

  相比上述法务机构对阿里给出的“罪名”,外界更关心诉讼的下一步走向。根据美国相关法规,集体诉讼案件会设置一个截止日期。由于首起诉讼已经在1月30日提起,后续法务机构的诉讼申请就需要在两个月内递交。随后,美国法院会根据各方提供的诉讼材料,来选择一个“首席原告”,这个首席原告将代表所有提出诉讼请求的诉讼方和阿里对簿公堂。而最终判决结果,将适用于其他诉讼方。

  尽管美国的集体诉讼申请不会都被法院立案,但目前市场人士认为,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等法务机构,有丰富的证券领域的集体诉讼经验,因此此案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有市场分析预测,首先向阿里发难的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很有可能成为首席原告,这家老牌的华尔街“诉棍”曾对兰亭集势发起集体诉讼,并致其股价大跌;而另一家对阿里发起集体诉讼的Pomerantz LLP律师事务所,也有可能成为首席原告,这家律所更是一个让所有上市公司头疼的对手。这家律所已向194家企业发起过集体诉讼,被其盯上的企业很多都是“非富即贵”。例如,除了中国企业聚美优品、尚德电力外,特斯拉、英国石油、巴克莱、药企赛诺菲等公司也在其冗长的诉讼名单中。

  尽管阿里的对手来势汹汹,但并不需要特别紧张。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的集体诉讼中,证券集体诉讼高居榜首,在所有诉讼中高达50%左右。据统计,联邦法院证券集体诉讼1997到2014年平均每年有188件。所以,对美国很多上市公司而言,被提起证券集体诉讼是正常的诉讼危机,而且即便是做被告未必就会败诉。

  公开数据还显示,至今有近一百家中概公司在美遭遇集体诉讼,其中有40余起已经和解或裁决,披露的累计赔偿金额超过20亿美元;另有超过30起诉讼被驳回,其余的尚未结案。因此,集体诉讼对中概公司来说并不是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2月上市的中国人寿(年度最大IPO案),由于被指控没有及时披露国家审计署对前身公司的审计,在上市后两个月就遭遇集体诉讼,最后法院裁决驳回起诉。而此次面对责难的阿里,则是2014年最大规模的IPO公司,在上市时,已对自身存在和面对的风险进行了充分说明,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针对阿里的集体诉讼最后可能不会立案,即便立案阿里也能轻易应付。

  边打边和解

  美国律师事务所Pierce Atwood LLP合伙人、证券法律师杰克·斯蒂勒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在IPO之前披露的风险非常全面,除了淘宝平台上存在的假货问题、VIE(可变利益实体)问题外,还披露了曾被美国贸易代表列入假货“恶名市场”的事实。因此,并不认为阿里刻意对投资者有所隐瞒。

  事实上,阿里的招股书从25页到68进行了大量的风险披露,包括:假货的存在、被客户投诉以及被监管部门质询的现象、内部舞弊的现象、被美国贸易代表列为假货“恶名市场”等,以此来表明阿里的透明和诚信。

  不过也有美国法律界人士表示,诉讼方提出了工商总局的“白皮书”,并认为阿里高管对此知情。所以,阿里若想胜诉,必须证明对此并不知情。目前,阿里巴巴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明确否认知道此事,他在1月29日的声明中表示:“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在网站上发布后,我们才第一次看到这份白皮书。我希望明确一点,阿里巴巴从未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推迟发布任何报告。”但有律师表示,有关阿里是否应当在风险因素中明确提及与国家工商总局的沟通,目前还存在疑问,但“律师和高管在决定披露哪些风险因素时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

  一位美国著名律所律师向《经济参考报》表示,目前很难判断阿里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但在筹备IPO时,阿里一定会想方设法将可能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并会根据美国市场相关法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但中美两国毕竟在市场和法律发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阿里是否有所疏漏,也未可知。”该律师这样补充。

  目前,对诉讼胜负外界很难做出判断。上述律师介绍,根据美国法律和之前经验,针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整个流程最长会长达三到五年,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选择和诉讼方达成和解,以求快速解决麻烦;一旦上市公司败诉,则将面临数目不小的赔偿。“选择和解对阿里而言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迅速从‘泥潭’中抽身。”上述律师这样预测。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证券集体诉讼的结果大多是庭外和解,从1995年以来进入庭审由陪审团裁决的只有14起。因此,多数市场人士预测,针对阿里的诉讼案将会以和解收场。

  “律师高额的胜诉酬金才是证券集团诉讼的驱动力,因为证券集团诉讼一般是风险代理,是打赢了才给酬金的,一般可以拿到三分之一的赔偿,胜诉和解都是一样。打输了原告也没什么损失,投资者也只有在胜诉情况下,才需要支付律所酬金。所以,原告和律师都有动力。”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侯锦荣说。

  美国投资者网站theStreet.com的分析文章则认为,面对诉讼阿里一定倾尽全力争取胜诉。因为选择了和解,就表明阿里默认了自身存在瑕疵,这将给阿里留下无穷后患。而此前,阿里方面也表示,自身并不存在被指责的问题,因此会积极应诉。

  投资者网站MarketWatch.com分析文章指出,和解是证券类集体诉讼很常见的结局之一,原被告双方边打官司边和谈的情况也是常态。因此,阿里即便在一开始坚持不和解,也不代表将来不和解。阿里的态度将取决于诉讼战的发展过程。如果诉讼进展对阿里不利,和解对阿里而言会是明智的选择。

  上述律师则认为,无论如何阿里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积极应对诉讼,争取最好的结果——成功驳回起诉。如果无法驳回起诉,也要尽力为自己正名,赢得投资者信任。如果草率地做出和解的决定,即便可以从诉讼泥潭中抽身,但也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目前已有投资者担忧,此次的集体诉讼会对阿里造成影响,甚至使其遭遇做空危机。投资者网站MarketWatch.com分析文章指出,新东方、分众传媒、360等知名中概股公司,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过质疑,除了各种负面报告、调查之外,上市公司股票更是遭遇“浑水”等做空机构狙击,一度引发很大震荡。此次众多法务机构对阿里的集体诉讼,很有可能使阿里陷入做空危机。投资者为避险,有可能选择近期抛售阿里股票,这将致使阿里股价进一步下滑。

  不过市场对阿里股价没有太过悲观。虽然因业绩不及预期,多家机构均下调了阿里的股价评级,但给出的目标股价却仍处于较高的价格。其中,高盛维持阿里中性评级,目标价为每股98美元;大摩重申阿里增持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10.80美元;德银维持阿里买入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05.1美元;太平洋皇冠维持阿里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16美元。但也有华尔街机构表示,如果诉讼出现对阿里不利的局面,相应机构将会下调其评级和目标价格。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