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成企业走出去软肋 专家:要靠深化改革解决
- 发布时间:2015-02-07 10:4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2月7日消息(记者 公秀华)“融资难、融资贵”不单困扰中小企业,它同样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软肋。如何为中国企业“出海”插上“金融翅膀”?在昨天举行的文津圆桌研讨会上,专家建议,企业眼睛不要只盯银行,还要探索多种融资渠道。
“走出去”的风险
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一事,让众多急于”出海“的中国企业多了几分冷思考。热闹喧嚣的背后,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晓星说,由于国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原因,加大了海外投资风险。
墨西哥的高铁最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政治的问题。在其他很多国家我们在推进铁路走出去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政局的变化,这届政府跟你签了合同,下个政府上来之后首先对你这个项目进行审查。查你个底朝天,项目就搁下了。
融资难,企业与银行都有苦衷
除了政治风险,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更是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老大难。很多企业感慨,虽然中国是资金最丰富的国家,却也是获得资金成本最高的国家。广东核电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开新介绍,国内融资成本要比一些国家高出很多。
在项目的贷款利率方面,国内的商业银行能够为大型项目提供的美元长期贷款,包括中长期的出口买方信贷,最优惠利率的综合成本在固定利率的7%以上。而oecd成员国,目前日元的长期出口信贷利率为1.99%,韩元为5.44%,美元为3.31%。
不过对于企业的抱怨,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副局长宋磊介绍,作为银行他们的融资成本也很高,而且汇率波动频繁,他们还要承受一定的损失。
也不能全怪银行,银行融资成本就很高。开发银行在做国际业务的时候赔着钱做,一年赔100亿人民币,这需要国家用好外储,用好政策,降低利率。
融资难?企业思路要调整
企业抱怨融资成本高,银行也在赔本做买卖。那么到底如何为企业出海提供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呢?在昨天的文津圆桌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醒,企业“走出去”不能将金融支持简单理解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应谋求合理的融资便利,包括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等方式,来丰满自己的金融羽翼。
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发与创新部总经理助理张天琴提醒,目前企业对于金融支持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于直接融资认识不足。
目前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找银行借款,负担确实有点重。从直接融资企业人士也不够,政府配套支持也是要加强的。比如说通过股权投资。
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更是直截了当的建议,企业不应该眼睛只盯着银行。
要防止一个倾向,现在说金融支持好像说银行,特别政策银行给他贷款,这个做法未必是可持续的。大家眼睛不能只盯在这个事上,企业应该做好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这方面如果有制度性障碍,恰恰是我们要改革的地方;如果是你能力不行,对国际玩法不熟,那就是提高自己融资能力的问题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认为,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难题,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解决。
比如说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正是由于资本市场,风险防范的问题没有完全放开,企业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融资。从这个角度讲,真正资本项目的开放,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如果不加大力度推进,融资难很难在中期的时间内解决。
同时专家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需探索创新模式,尤其是加大“联合出海”的力度。具体来说,同行业企业在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新模式,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打造商产融一体化综合性跨国经营平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