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防范倒奶杀牛各国有何高招

  • 发布时间:2015-02-04 03:37:11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综合消息 受奶价低迷等因素影响,近期中国多地出现了“倒奶杀牛”现象。其实全球都面临奶业价格波动大的压力,国外如何帮助奶农防范价格风险呢?

  美国:给奶农利润上保险

  100多年前的美国也面临类似“倒奶杀牛”的难题。但是,“美国政府历来重视为农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早在二战后美国就为主要农产品制定了价格支持政策,包括为牛奶设定目标支持价格。”美国最大的奶业协会——全国奶业联合会负责经济政策和市场营销研究的副总裁彼得·维塔利亚诺,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维塔利亚诺说,当牛奶市场价格过低时,美国政府通过向乳制品加工厂和零售商收购黄油、奶粉、奶酪等奶制品并储藏起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从而保证奶农销售的牛奶价格位于政府设定的目标支持价格之上;而当牛奶价格回升时,美国政府再将收购的奶制品予以出售,以维持牛奶价格和奶制品市场基本稳定。

  但维塔利亚诺指出,大概从5年前,美国成为主要奶制品出口国后,美国奶业和国际市场联系变得日益紧密,这种价格支持政策不再有效。另外,由于近年来饲养成本波动较大,价格支持政策并不能保证奶农不受亏损。“即便牛奶价格较高,如果饲养成本大幅上升,奶农仍然可能遭受亏损。”

  为此,维塔利亚诺所在的美国全国奶业联合会,提出一项全新的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不再支撑奶制品价格,而是保障奶农的经营利润。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已有超过2.3万家奶牛养殖场加入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相当于全美奶牛养殖场的一半,参与率相当高。

  维塔利亚诺说,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相当于一项保险政策,奶农缴纳一定保费,当连续两个月内全美牛奶均价和平均饲料成本之差低于目标利润水平时,奶农将从政府部门获得补助。美国国内所有奶牛养殖场均有资格参与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并可自由选择政府保障的利润水平和投保产量,补助额度等于实际利润低于目标利润之差与投保产量的乘积。

  美国农业部目前设定的最低保障利润为每美担牛奶4美元(每斤牛奶约合0.28元人民币),最高保障利润为每美担牛奶8美元(每斤牛奶约合0.56元人民币),投保产量为养殖场年度历史产量的20%~90%。如果养殖场选择每美担4美元的最低利润保障,仅需支付100美元(1美元约合6.13元人民币)的管理费用,不用缴纳保费;如果养殖场希望获得更高水平的利润保障,则需支付100美元的管理费用和相应的保费,保障利润越高,保费越高,保险费率介于每美担牛奶0.008美元与1.36美元之间。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设有专门的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页面、自动图表工具帮助奶农计算所要缴纳的保费、可能获得的补助等。

  维塔利亚诺说,除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外,美国农业部还有牲畜毛利润计划可为养殖场利润提供保险,但主要被大型奶业合作社采用,普通奶农参与率不高。与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不同,牲畜毛利润计划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牛奶、玉米、大豆的期货价格而非现货价格来计算养殖场的利润,便于同时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

  美国奶业扶持政策的上述调整,实质上是美国农业补贴思路调整的缩影。根据最新2014~2018财年农业法案,美国取消了长达数十年的直接支付补贴项目,扩大了农作物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更加突出保险作为农业生产安全网的作用。

  巴西:政府紧急收购过剩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政府实施市场化改革,宣布放弃对食品的管制。至此,牛奶与粮食、畜牧业生产者一道,均丧失了政府的补贴、价格优待和市场保护。一时间,有人曾怀疑它是否能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然而到现在,巴西牛奶产量稳中有升,保持住了发展中的牛奶生产大国地位。

  巴西发展奶业的优势突出,大多数奶牛是食用牧草,牛奶质量较高。但同时其发展奶业的弱点也较明显,一是热带气候不利于饲养高品质的牛;二是技术和管理落后,大约三分之一的奶源来自家庭生产者。

  在政府实施管制时期,巴西奶业下游涌现出一些大型乳制品生产商,它们中间既有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雀巢等,也有实力雄厚的民族企业,如伊坦贝公司。在步入市场化道路后,大生产商就成了全行业的龙头,并用订单与生产者结合在一起。依靠这些大企业,生产者不仅销路有了保障,而且还可以获得贷款及规范化的技术支持等。

  当然,行业内部的协调与管理对奶业指导与管理行业生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西奶业拥有两大行会组织:巴西乳制品工业协会和牛奶生产者协会。首先,它们会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并定期发布产量预期。其次,实施生产协调与管理,并处理内部存在的纠纷。此外,负责与政府谈判,以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的支持和困难时期的大力援助也必不可少。作为农牧业的重要部门,各银行须按比例发放支农贷款,利率相应低2%~3%。在关键技术开发上,政府须负责主要的投入,如开发适应热带并产奶多的牛种。另外,政府还有扶持小农户的义务,帮助他们掌握技术和向市场销售产品。

  发生危机时,政府义不容辞地给予援助。2003年,当时最大龙头企业帕玛拉特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对一大批上游生产者构成威胁。对此,政府让国家开发银行紧急提供贷款,并拿出30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13元人民币)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奶。在国际市场价格低迷时,政府也会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或者宣布实施最低保护价。

  纵观巴西奶业的发展,其实还有一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加工企业直接从生产者那里进货,不设第三方生鲜乳收购站。此外,实施第三方检测。家庭生产者普遍组织起合作社。另外,合作社还普遍参股加工企业,与之构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生产者除了按标准供应生鲜乳,从加工企业领到奶款外,每年还可以额外收入一笔股份红利。

  德国:政府补贴几乎是零

  “我的农场主要养鸡、猪,奶牛很早就不养了,因为价钱被压得太低。”日前记者采访法兰克福郊区一家生态农场时,农场主艾策尔如是抱怨。

  这话不假。走进德国超市,一盒一升装牛奶一般售价在1欧元(1欧元约合6.98元人民币)左右,根据欧盟委员会农业预算的数据,目前德国每公斤牛奶(略轻于一升牛奶)的生产成本约为44.99欧分,而德国奶农协会的新闻官汉斯·福尔德瑙尔对记者说,欧盟的数据中主要只算了饲料的成本,而新购置奶牛、请兽医等花费的平均成本还有约26.3欧分/公斤,这还没有算上人力成本,“平均来看,在德国做奶农基本无利可图。”

  不过,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5月,德国共有15.5万个奶厂,共饲养430万头奶牛,奶厂并不算少。

  黑森州农民协会的奶业专员弗兰克解释说,德国奶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大部分奶农都只是“兼职”,不以牛奶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德国奶厂正以每年3%~4%的速度收缩,2014年的奶厂数目已经比2000年时减少了一半。牛奶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大型的、专门化的牛奶生产商手中。

  德国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奶业运营模式。福尔德瑙尔介绍,约三分之二的德国奶制品都是在奶农自行组建的合作企业中加工生产的,也就是说,奶农同时是牛奶生产商与供货商。牛奶在终端销售后的收入减去税收、经销商抽成等等之后,返回给奶农,便是奶农到手的毛收入。另有三分之一的牛奶为私营企业,其牛奶收购价一般与当地的合作企业得到的返还价格挂钩。

  在牛奶定价的环节中,占据最大主导权的是销售渠道的拥有者——大型食品连锁超市。弗兰克说,50%的牛奶制品都是通过这些超市销售,奶农的议价能力相当微弱,而且,有些超市还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奶制品。农场主艾策尔也对这些连锁商极为不满,认为“他们对农民的盘剥太厉害”。

  从政府的层面,原本欧盟对各国奶农有出口补贴、饲料补贴和奶酪生产补贴等,现在都已经一一撤销,当然,德国政府还设定了“干预价格”,为21.5欧分/公斤,即当牛奶收购价格低于此价格时,由联邦政府补齐差额。但弗兰克与福尔德瑙尔都表示,由于这一干预价实在过低,几乎只是一个理论存在,“整体看,政府对奶农的补贴几乎是零”。

  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迄今欧盟对成员国的牛奶产量实行配额制,而德国又将其所得配额分摊给各个奶厂,超出配额的供应将受到高额处罚,因此一般无人越界。欧盟的配额一般高出区域内需求的10%~15%左右,多余部分一般用作肥料、工业再利用和向第三世界出口。

  不过,这一仅有的具有“保护”作用的配额机制即将于2015年3月底到期并废除。届时,德国奶农要完全独立地面对市场风险。福尔德瑙尔说,这些做法是为了让欧洲牛奶市场完全与世界市场挂钩,“用市场来调节”。他预计未来德国小型奶厂关闭的趋势还将越来越明显。作为奶业协会,他们能做的是尽量向销售商施压提高牛奶售价、向居民、学生宣讲牛奶的功效,促进牛奶消费,给奶农提供相关的市场分析与技术咨询等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