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今年一号文件的五大看点

  • 发布时间:2015-02-03 11:13: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常态下三农工作如何调整?今年的一号文件已正式颁布,全文共32条,每条下又有数条政策,加起来应该有几百条政策,基本上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装进去了。好处是比较全面,不足之处似乎是太全面了。细细看来,与过去相比,还是有不少新的变化,主要有五大看点:

  粮食安全政策越来越精细化了。

  今年的粮食安全政策从过去的粗放逐步走向精细化,比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制度,口粮生产落实到田块地头等等。

  粮食安全可以说一直是一号文件永恒的主题,原因当然由于十三亿人口的巨大压力以及粮食安全自给政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一个现象就是越富的地方,越不愿生产粮食,粮食生产逐步向贫困地区转移。因为粮价全国统一定最低收购价,生产粮食最不赚钱。以一亩地来计算,种一亩粮食,即使两季,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就很不错了;如果种果,5000多元不算多;如果种大棚菜,尤其是跨季节菜,两三万元也没问题;如果建工厂,一亩地能带来百万的GDP;如果搞商业地产,一亩地应该是以亿计的GDP。这个账谁都会算,所以越富的地方越不愿意种粮,粮食生产事实是已成为鸡肋产业。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中央已出台专门文件,目标是让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可不要小瞧这个文件,有许多具体的考核目标,以后不专门考核GDP了,但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如果要考核的话,来一个排名,那些富有地区就排得很难堪了。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须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口粮并不是泛泛的粮食安全,能够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把生产口粮的具体地块能够落实了,粮食安全就应该能够有保证了。

  这次还要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也是落实口粮地块的一个主要抓手。中小城市周边的地都很肥,但现在城市扩张很厉害,又有一个增减挂钩,结果城市扩张首先就把那些最肥沃的土地都占了。通过永久基本农田,以后中国也可以出现日本的“都市里的粮田”了,这也是日本城市的一景。原来以为是日本人死脑筋,大都市商业区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有农村,居然还种田,后来了解到其实是法律制度所限。城市发展应该用差地,但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建在肥沃的土地上。矛盾想解决,也难啊。

  农产品安全检测要落到实处。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

  近期一个受关注的新闻是中国农民上千万的大蒜出口到韩国,被检测有问题拒收了。央视去年还有一个新闻讲山东的姜农一家两制问题,出口的与自家吃的姜不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而卖到国内市场的用。现在的农民为了不除草,在种植环节就用农药来拌种。为何出现一家两制?这跟我国目前各地的抽测体系形同虚设有关系。

  央视记者在报道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时,通过偷拍了解到,原来各种检测证是可以用钱买的。另外还有“送检”制度也挺牛的,就是你自己送,傻子也会专拣好的送。凡此种种,基本上让国内的有毒食品畅通无阻。

  让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检测也是一个奇怪的政策,批发市场是按流量来收益的,出于自保,谁查得严,谁就没生意了。这种制度安排要管好农产品质量才怪呢。

  所以食品安全检测要想真正成为有牙的老虎,两条最重要:第三方检测,政府买单检测费。做不到这两条,检测基本上还是过去的形式主义,假货毒货横行,劣币驱逐良币。

  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

  记得到山东青岛的一个村庄调查了解到,该村与青岛一些单位建立了直供体系,所种蔬菜直接供应,这样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能够让用户吃到放心安全的菜。去韩国了解到,他们的合作社在城市开了不少的超市,也直接向学校、企业与社区供货。这个模式真的很好。

  目前我国的蔬菜供应链太长,菜农种菜,小商贩上门收购,拉到产地批发市场卖,大中介拉到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然后再被小商贩拉到城市的农贸市场卖。环节如此多,菜的质量基本上没有任何保障,利润也基本上被中间环节赚走大半。

  如果推进合作社进城直供,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证。生产者可以赚到至少比过去多两倍的利润,消费者可以吃到放心的食品,也可以直接追溯到生产者。这样就把过去农产品的匿名化问题给解决了。但一家一户做不到这些,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比如一个村庄,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走出村庄进入城市。

  但这个事要做好,还需要消费地的城市社区来配合,打破目前的利益格局不容易。再者,目前的农村合作社不少是公司的翻版,真正是农民的联合不太多。不过这个工作真的挺有意义,有很大发展潜力。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过去一讲农业产业化就是公司加农户,结果这种模式,利润基本上被公司拿走了,农户留得很少,种粮一直是个不赚钱的行业。目前从田头到餐桌有七个环节,如果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利润是一百块钱,那么很多种植者的利润不到10%、15%,很低的,大量的利润被加工和后面的销售环节拿走了,种植者拿的利润特别少,如果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就能把利润留在农民手中。

  一二三产业融合其实也是国际经验。日本最近一些年一直在提第六工业化,所谓第六工业化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韩国这两年也开始搞第六工业化。东亚这些国家农户规模都很小,如果纯粹搞生产,一个是和市场割裂,另外,利润也主要是被加工销售环节拿走了,留给生产者的太少。所以要搞一二三产业融合,让生产者获得合适的利润。

  其实这种融合,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目前消费者吃的东西不知道是谁生产的,生产者不知道自己生产的东西卖给谁了,如果一二三产业融合之后,谁买他的东西,农民就知道了,消费者知道我买的是谁的东西,某种程度上缩短了产业链,也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加强互动,也少出现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导致的各种信息不对称和安全问题。

  尽快制定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

  工商资本有很强大的动力进入农村,但不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拿到土地后,要不了几年,就开始对这些土地做文章,改变土地用途。中国不少地方是人不告,官不究。从经营来看,土地在农民手里,用来从事农业,种植粮食的可能性比土地在企业手里要大。如果企业拿土地来种粮食,其成本高昂,是无法赚钱的。所以企业在拿到土地后非粮非农的冲动很大。再者高价租来的地,如果一直亏损,农民的租金还不上,问题也很大。

  所以如何对这一块进行专门的监管,过去是一个盲区,未来如果专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来把这一块管起来,可能会好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