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脚下的新能源社区
- 发布时间:2015-02-03 03:29:27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 报 记 者 李 振本报通讯员 段德咏
没有坑洼的道路,没有脏乱的院落,宽敞干净的村间小道两边,是一盏盏造型独特的太阳能路灯,白墙红瓦上架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和白色的太阳能热水器储水桶,小院的地下埋藏着容积超过7立方米的沼气池,推门进屋是一片循环水空调带来的暖意融融……新能源的利用让小山村变得清洁舒适,让村民们提起来骄傲,让城里人看到羡慕,这就是沂源县东里镇的新能源社区——梅家坡社区。1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隐藏在社区里的新能源。
梅家坡的“坡”原指的是沂源县唐山的东山腰,梅家坡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但这里交通不便,一到雨季就泥流滚滚,威胁到村民的人身财物安全。2012年,搭国家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顺风车”,梅家坡村实现了整村搬迁,全村迁建到唐山脚下、沂水河畔的开阔平地上。政府更是投资千万元为村民们新建了68户连体二层安置房和15户老年房,310口梅家坡人从山上的石头房、土坯房搬进了山下的“小洋楼”。
真正让梅家坡人感到骄傲的不仅是居住地点的改变,更是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脱胎换骨”。站在社区中心的街道,太阳能路灯树立两侧,红房顶上光伏板排列的整整齐齐。去年东里镇投资百余万元在梅家坡社区建设光伏电站,在居民家的屋顶安装了399块光伏板,电站装机容量达100千瓦。梅家坡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15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4.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
在居民房顶建电站,居民会不会不愿意?“咋不愿意?村里每个月给我们补助70度电钱,家里用电解决一大半,俺高兴还来不及呢。”43岁的社区居民梅玉霞告诉记者。去年10月,梅家坡社区光伏电站还实现了并网,成为我省首个并网的“光伏社区”。除了光伏板,屋顶上每家每户都架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水龙头一拧热水就来。“现在我们跟城里没啥区别了。”梅玉霞笑着说。
新社区的建设也让居民们的用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过去的梅家坡村线路老旧,供电半径长,大功率的用电器用不了,买了也只能当成摆设。如今新变电站竖立在村头,村民们空调、冰箱也敢买了,用电也踏实放心了。“搬迁前,全村一个月用电也就2000度,现在多的时候能达到6000度。”国网沂源县供电公司东里供电所农电工鞠振喜告诉记者。
“以前做饭就靠烧柴火,又慢又不干净。”梅玉霞一边说,一边拉着记者走进她家厨房。厨房地面铺的是洁白的瓷砖,屋里抽油烟机、微波炉、电冰箱一应俱全,燃气灶一打开,就有蓝蓝的火苗冒出来。不过这可不是天然气。梅玉霞走到小院里,拉开储物室地面上的一块方形木板。“俺们做饭烧的就是这个,沼气!”梅玉霞说。木板下就是沼气池口,池子的另一端连接厕所,人畜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通过管道进入厨房,不仅提供了清洁燃料,让餐厨环境更加卫生,还解决了人畜粪便处理难题。在梅家坡社区,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建设了沼气池。社区还联系了附近的养牛场,每年为每户沼气池添加一车牛粪,一年中能够保证10个月的稳定供气。
冬季气温低,沼气池里的气量减少,但这又正是利用沼渣的好时机。“村里家家户户有果园,种果树,这沼液沼渣可是上等的有机肥。”梅家坡社区居委会主任梅丙云告诉记者。沼渣可以用作果树底肥和冬季基肥,沼液可进行追肥和叶面追肥,直接喷洒在果实上不会造成污染,而且用了沼液沼渣的果树结的果实大、颜色艳、落果少,而且还能防虫害。以面积为3亩的苹果园计算,仅是沼渣沼液替代化肥每年就可减少投入万元。
“下一步,东里镇的上柳沟村和郑家旺村也将进行整村迁建,借鉴梅家坡社区的成功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两个村打造成‘梅家坡式’宜居、清洁的新能源社区。”东里镇副镇长刘明福告诉记者。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