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奶牛村,一半奶农卖牛转行

  • 发布时间:2015-02-02 07:35:5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调查

  倒奶浇地、卖牛杀牛……去年底曝出的奶农“卖奶难”备受关注,当这种“关注”逐步退潮时,记者1月中下旬在徐州调查发现,尽管农业部近期提出“鼓励奶企收购,善待奶农”,但奶企标准提档升级,自建奶源基地,而且,随着奶源市场扩大开放,更多进口更便宜、更安全的洋奶时,徐州“奶牛镇”、“奶牛村”的奶农们困局难破,不少中小散户卖牛转行。

  国内竞争国际化,正在波及农产品养殖、加工领域,小农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散户养牛,还能支撑多久?提桶卖奶,会不会成为绝唱?这,不只是担忧。

  “卖牛,就像要我的命!”

  “卖牛吧。”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孟庄村奶农刘广芹近期已卖掉50多头奶牛。养了30年奶牛的她,成夜睡不着觉。“卖牛,就像要我的命!”望着剩下的180多头牛,她勉强挤出笑容,“养它们,每天要花四千多块钱。不行,还得卖!”

  去年底,合作多年的伊利公司告诉刘广芹:今年1月底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她家每天近2吨的鲜奶眼看没了去路,她联系几家奶企,还是没人要奶。她想不明白,去年初,多家奶企在求她抢奶,有的甚至开出每公斤6元的高价,她都没卖,足足比现在高出近2元。“便宜一些卖还不行吗?不能一点不收啊。”

  1月上旬,当地农业部门曾向刘广芹等奶农询问情况,劝他们“再等等”。刘广芹可等不起。她所在张集镇,依托维维集团带动,前些年提出打造全省奶牛产业第一镇。镇里有个万头基地、两个千头基地和近300家中小散户,被称为“满天星”。如今,“满天星”星光暗淡,村民们说“不少人不养牛了”,而当地政府部门也承认奶农们“情况不太好”。

  维维第三牧场是镇里的千头基地,记者看到,牛棚里长满荒草,已是“人去牛空”。留守工作人员说,他们去年就把牛转运到集团其他基地。他表示,全镇奶牛数量下降明显,估计只剩四五千头。此前,当地最多曾有1.3万至1.5万头奶牛。

  规模更小的散户情况更糟。说到养牛,徐州市云龙区潘塘镇姜楼村奶农程建新脸一沉,“养不下去了,27头牛都卖光了,准备过了年去打工。”当初买一头奶牛上万元,现在七八千元也得卖,再拖下去,都卖不上价。前些年行情好,一头奶牛一年能挣6000元,村里冒出四五十户养奶牛,去年下半年行情急转直下,他们这个奶牛村一半奶农都卖牛转行了。

  “穿干净些,希望卖个好价钱”

  “每天产奶量要4吨”“牛棚要长100米,宽32米”“保证奶牛有吃食、睡觉和活动的场地”……这是伊利今年开给刘广芹的最新续约条件。她的奶牛场只能达标一半。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奶企提高收购标准已成常态,而且更多依靠企业自建基地奶源。徐州绿健乳业公司副总经理徐化春说,他们每天采购150吨左右鲜奶,全是“基地奶”,不再向散户收购;维维集团奶源部部长朱修良说,企业每天用500吨鲜奶,七成来自全国10多个基地,剩下由4家大户提供。“用大户奶方便管理,品质更能保证。”

  市场变化,倒逼中小奶农主动适应。刘广芹的奶牛场跟着提档几次。“我们这有摄像头,伊利能监控到,还有储奶罐、饲料机和自动挤奶设备,砸进去几十万啊。”不过这一次,受困于资金和土地所限,她力不从心了。

  刘广芹的奶牛场,在散户里条件算好的,那半个足球场大小供奶牛活动的空地就让小户很羡慕。姜楼村奶农李文洋的13头奶牛,常年拴在铁链上。牛舍只有200平方米,奶牛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活动区域只有那个一米多长铁链的距离,这也是散户养殖的常见景象。

  虽是寒冬,牛舍里依然气味刺鼻,李文洋正蹲着给牛擦身。每擦完一头牛,他就用简易吸奶器“收奶”,早中晚三次,一天能收近300斤,放到冰柜里,等到第二天一早卖。

  1月15日早上7点半,李文洋推着三轮车,把三大桶奶拉去村头奶站。出门前,他特意换了件衣服,“穿得干净些,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他跟村里奶农们一样,都只养一二十头,饲养条件简陋,没有奶企跟他们签合同,全靠奶站二道贩子收了转卖给奶企。当地奶站工作人员说,随着市场门槛抬高,生意越来越难做。

  上秤,开票,李文洋卖出290斤,每斤1.7元。他还拿不到钱,要到月底结算。他拿出揣在身上的一叠奶票,直叹气,“价格越来越低,奶站开价多少我们都得卖,不然就毁手里。奶里只要有点杂质,他们就拒收或者压价。”李文洋打算卖牛退出,但想到去年才贷款新添两头牛,有些不甘心。

  和散户艰难度日不同,大户经营相对稳定。沛县绿润奶牛合作社整合10多家散户,有集中饲养场地150亩,养殖奶牛700多头,每天产奶6吨,定向卖给绿健乳业,每公斤4.5元。合作社负责人张兴甲说,他们是绿健奶源基地之一,有合同保障,享受保护价。在徐州,像这样的大户“基地奶”,价格都维持在每公斤4元以上,不愁销路。

  “我们只给孩子喂洋奶”

  散户奶农跟不上奶企要求,被市场边缘化已成趋势,而从消费终端来看,进口奶受青睐,又放大李文洋们生存危机。

  家住徐州新城区的曲帆,儿子13个月大,用的奶粉由日本和英国亲戚代购,而她喝的是网购法国奶。“一盒200毫升,只卖2.4元,比国产奶还便宜。”曲帆只是工薪阶层,她说“三鹿奶粉事件”后,很多朋友跟她一样,对国产奶不放心,“我们只给孩子喂洋奶”。

  在徐州卜蜂莲花超市,13个品牌奶粉中,9个是洋品牌,超市每月销售奶粉30万元,洋品牌占20万元,占比已从几年前的一半增至三分之二。去年前11月,全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两成;去年前10月,国内乳制品产量2198万吨,同比下降0.04%。随着我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签下自贸协定,奶粉进口逐渐放开,国内奶农面临更大考验。

  新西兰、澳大利亚拥有众多天然牧场,饲养条件优越。新西兰有1.16万个奶牛场,平均占地131公顷,平均只放养360多头奶牛,而且与乳企紧密合作。这个优势,是国内奶农无可比拟的。

  “现在不少液态奶是用进口奶粉制成的复原乳,这减少鲜奶需求。”朱修良说,国内每公斤鲜奶成本三四元,而用进口奶粉做复原乳每公斤只要2.1元,造成不少企业收购鲜奶动力不足。液态奶,用鲜奶还是复原乳做的,应明确标注,如果这一块能规范,会促进鲜奶收购。

  省奶业协会1月中旬召集省内大型乳企座谈,希望企业尽量多收奶,能续约的就续约,不要趁机压价。协会秘书长孙宏进坦言,他们不便强制要求,只能起协调作用。徐州农业部门也在协调本地乳企,保证生鲜乳收购。

  此次鲜奶卖难,散户受冲击更明显。江苏20万头奶牛,四分之一在徐州,当地养殖50头以下的散户即占一半。散户被淘汰出局,这种趋势早已开始。2012年至今,徐州奶牛数量逐年下降,两年减少2万头左右。2008年前,徐州奶农最多曾有五六千户,经过“三鹿奶粉事件”冲击,散户已被刷掉大半。当地农业部门估计,此次冲击后,预计只剩千余户。

  规模小、低水平的小农经营必须转型,组建合作社,以规模化经营,提高技术标准、保证奶源质量,如此才能提升博弈能力,与奶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应对市场波动。有多少散户能跨过这一步?徐州市农委畜牧处处长蔡俊祝认为,这只能交给市场去回答了。

  本报记者 王 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