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扶贫社会化的理念与机制

  • 发布时间:2015-02-02 07:31:4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马玉吴晋斌

  连续两年来,山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呈现出两个高于:一是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年均增幅20%左右,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幅6个百分点;一是高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7个百分点。

  两个“高于”背后,山西面对的现状是:全国一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占到两个,全省有58个贫困县、8060个贫困村、329万贫困人口。

  去年的山西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拉开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大幕。山西的实践表明,这一顶层设计符合新常态下的扶贫攻坚实际情况。

  良好的态势哪里来?好机制!

  扶贫是全社会的事情,但是必须创造一个机制,让政府、企业、农户共赢,才能将扶贫攻坚工作社会化可持续。

  产业扶贫尽管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却是目前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后发地区脱贫造血功能、调动社会力量和贫困地区农民积极性的最现实路径。

  因此,山西探索的现实意义是: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形成了一个好机制——一条适应新常态,将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价值让贫困农民实现致富的多方共赢的扶贫路径;一个如何将农民的脱贫致富意愿与企业转型发展需求相关联的体制机制。

  山西逻辑的背后源于山西的现实:煤炭黄金十年,一方面为山西积累了资本,锻炼了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山西的生态。新常态下,山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面临转型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紧迫任务。

  2009年至2012年,山西先后整合资金投入600亿元在农村实施了两轮“五个全覆盖”,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这为企业实施规模化产业开发提供了硬件支撑。

  山西贫困地区基础环境具备开发条件,小杂粮、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品等在全国享有盛名,但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

  企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后发地区要开发。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绿色生态优势,企业成长空间大等等为山西省政府因势利导,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带动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提供了契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