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电商”时代 “电商”+“店商”

  • 发布时间:2015-01-30 04:33:18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北京的张伟近日打开支付宝十年账单时惊讶地发现,十年时间,他已在线支付了13万元,其中绝大多数是用于网购。“十年前,我还在上学,那时只是买零食和书,工作后买电器,现在几乎所有商品我都是网购。”张伟说。

  中国经济发展“电商化”趋势日益明显:2014年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和创新应用再创历史新高,网络交易量直线上升,社会零售品消费市场“电商化”比重首度超过10%,从2010年的3.3%增长到2014年的10.5%。近年来,以网络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仅为1万亿元;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球电商市场里名列前茅。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逼近50万亿元,约为2010年的10倍,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10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将达16.3%。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近年来从消费品到大宗商品,从卖纽扣到卖房子,一切都在“电商化”,目前正向医疗、教育等垂直服务领域深度延伸。统计数据显示,传统产业转型网购零售收益日渐明显,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网购零售增速已达20%—30%,比例远超全国平均值。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未来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的融合将进一步扩大。

  “电商”遭遇“电商”

  “做活”还是“做死”?

  ——探秘淘宝村

  还没到村子,炒货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近年来,电商革命的浪潮席卷中国许多农村。其中,截至2014年全国有淘宝村即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子212个,其中62个在浙江。淘宝村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走进“四大淘宝村”之一的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这既不是山核桃主产地,也不是城郊繁华地,为啥它是淘宝村?

  2007年电子商务刚在民间流行。白牛村有2家炒货厂,收购山核桃仁炒制加工,主要做批发生意,市场销量不太好,生意渐渐萧条、厂子要关门。这时,村子里几个年纪大的人看着电子商务热闹,就开始尝试上淘宝网注册网店卖东西。36岁的村民潘小忠,是淘宝“山里福娃”网店店主,现在还能想起当时:“我亲戚接触了互联网,回家教我,开始一天、一星期没有一单。但到下半年,单子逐渐多了起来,后来每天有十几单,年底我的店就有‘三颗钻’。”在自家厂房里,潘小忠正在紧张地查货装货。网店20多个人,包括客服、包装、打包、分拣等各个工种。每天网上接单到夜里12点半,打包到晚上9点半,去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电商把整个村子做活了!白牛村目前有40多户从事电商,2014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过去村里年轻人通过打工赚钱,如今山核桃一整条生产链,把劳动力都带动起来。多的收入千万元,少的一年也有四五万元。村里好些大学生毕业后也回来了。的确,据阿里研究院介绍,当前,从淘宝村数量、涉及网店总数、就业人数来看,淘宝村都正在步入“大繁荣时代”。

  但还有更多问题让大家发愁:潘小忠算了一笔账,以前做这行还有20%的利润,可现在越来越不行了:今年山核桃行情不太好,一斤进价73元,加工完成本达81元,现在市场上也就卖到83元。“为抢市场,越来越多的店主开始搞恶性竞争,大家把价格压得太低了,根本不赚什么钱,甚至是亏本。这么下去,都会做死!”他苦笑了下,“我有65%都是老客户,用质量口碑还能支撑,但小的网店就不敢保证了,估计马上就会倒闭一大批。”以前,村里炒货卖的都是散货,后来市场上打着临安炒货旗号的仿冒货越来越多了。潘小忠觉得必须正规,2011年申请了“山里福娃”的商标,但网上打假工作也令他头疼。

  “店商”遭遇“电商”

  “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

  ——调查传统零售商转型

  “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电商浪潮冲击下,资金实力雄厚的百货集团、传统零售商努力转型寻求突围,涅槃能否重生?日子究竟怎么样?

  萧条,是中国实体商业遭遇电商冲击的惨烈注脚。重压之下,2014年上半年百强实体零售商关闭门店160多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创历史之最,百货和超市业态是“重灾区”。持续“关店潮”之后,负增长也开始成为困扰零售业发展的一大隐疾。截至目前,公布2014年三季报的88家商贸零售企业中,31家商贸零售企业净利同比下滑,占比高达35%。形成对比的是,电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阿里巴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3.7%;京东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61%。“不‘触网’等死,‘触网’找死”——由于开网店投入巨大,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业界流行的这句话,勾勒出传统零售商对待转型的纠结心态。

  “店商”开网店看上去很美,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盈利前景差等诸多困境。据记者调查,目前零售商自建的网购平台规模较小,流量与销售额都无法与纯电商抗衡。2013年连锁百强中,四成企业网络零售年销售额小于500万元。一半以上企业经营单品数在3000个以内,且缺乏特色,也毫无价格优势。上市公司报表显示,2012年以来受经济放缓及电子商务投入影响,国美、苏宁等零售商相继出现业绩亏损。为走出困境,原先势同水火的店商和电商开始探索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百强企业中43%的企业已开展O2O业务。

  无论是店商还是电商,O2O转型探索仍在路上。“电商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实体店做得不够好。”一位业界大佬曾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体店风生水起,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但如今看来,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许多零售商靠出租柜台、充当“二房东”获取高额收益,并未提供更精致的服务和产品。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商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机遇。能否重生,要看店商能否抓住零售业的内核,推动O2O升级,转型成为“无缝零售商”。业内预计,各类电商、服务商、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将呈现更多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中国电商

  痛点调查

  痛点一:低价文化

  打开“淘个团购宝”APP,9.9元的袜子、手套、零食、化妆品,19.9元的毛绒衫、大衣乃至床单比比皆是……

  痛点二:恶性竞争

  传统商战中,不乏恶性竞争。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每个电商都拼命想抓住风口。

  痛点三:假货帽子

  假货,是线上线下都有的经济现象,然而,借由互联网平台传播后,网络假货备受质疑,有时网络甚至被有些人称为“假货集散地”。

  痛点四:诚信危机

  售卖假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出现信任滑坡,影响的不是一两家网店,而是整个电商行业。

  痛点五:税收漏洞

  电商的税收问题饱受社会质疑。

  痛点六:创新之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商结合本土需求,形成了独特业务模式创新的电商企业,但技术创新仍然薄弱。

  痛点七:物流短板

  每年“双十一”是场消费盛宴,对我国支撑电商的社会物流系统和基础提出了严峻考验。

  痛点八:融资之难

  在国内很多电商发展初期受到国外资本的青睐。这些现象发人深思:为何中国分享不了本土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红利?

  痛点九:监管之痛

  面对快速发展的行业,不论从技术手段或是认识水平上,监管都远远滞后于发展速度。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