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

  • 发布时间:2015-01-30 00:32:3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长期的物物交换活动分离出了一般等价品,最后固定为金银,这就是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关于货币起源的这个说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有人说这是错误的,你会怎么想?

  欧洲稳定计划智库成员、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菲利克斯·马汀通过他的著作《货币野史》,以全新的视角揭秘了货币的历史,并挖掘出货币的真谛——什么是货币,它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如何发挥作用。

  马汀在《货币野史》开头讲述了雅浦岛的故事。该岛居民的货币是一种大石轮(费币),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易时,所有者无须持有它。从来没有人费劲把费币搬回家。岛上有一户人家,据说很富裕,但他家的财富谁也没有看到过,主人自己也没看过。那笔财富只是传说中一块巨大的石轮。

  马汀以此引出他对传统货币定义的质疑。在马汀看来,雅浦岛居民对费币这种实体通货的明显漠视,说明了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信用与清算构成的一套体系。或许有人会说雅浦岛是特别的个案,不足以取信。那么,马汀要做的,就是用300页的《货币野史》包括厚厚的参考目录、附注来证明他的观点。《货币野史》用强大庞杂的论据支撑起马汀的观点,对传统货币理论“啪啪啪”打脸之后,重塑我们对经济世界的理解,同时阐明今天我们所时时面临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是在历史进程中如何埋下隐患的。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货币看成是以金银为代表的贵金属,把价值看成是货币的自然属性。或许,这就是催生“葛朗台”的思想根源,当守财奴把大量的金银囤积在坛坛罐罐里时,货币还有什么意义?“爱尔兰银行关闭”这个案例,则很好地还原了马汀所说的货币的本质。1970年爱尔兰银行突然全境关闭整顿,这听起来真的很糟糕,但是民间很快自发采取了应对措施。欠条、借条、代金券等形式部分代替了原有的法定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可转移的信用”是如何充当货币而继续发挥作用的。

  在货币信用体系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而长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网络。马汀出示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用来说明货币的核心是通用经济价值。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货币,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字、计数以及记账这些发明,与原始的希腊黑暗时代具备的部落成员社会价值平等的概念相碰撞而产生的。马汀认为,它“兼顾流动性和稳定性,兼顾人的自由和保障”,因而货币成为确保信用与债务价值的根本基石。

  《货币野史》描述了无数案例:英国十七世纪末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货币本位必须固定”的坚持,让英格兰搭上了自己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当英国政府以“货币社会有自我调节能力”为理由,拒绝对1846年的爱尔兰饥荒做出货币支援,100万因饥饿死亡的人口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苏联出于对货币的痛恨,在建国初期废除货币改行计划调配,最显著的后果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大崩溃……传统货币理论对经济以及金融领域的放任政策,以及对经济学在道德上的无能无力,产生了何种实际的影响。

  在货币体系的逐步发展过程中,银行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繁盛,私营支付系统开始出现,现代银行业随之被发明出来。最早的银行主要是为付款提供清算和融资的功能,时至今日这都是银行最基础的活动,这是银行特有的货币性角色。银行越来越成为庞然大物,它最初作为货币支付中介的功能也成了银行各项职能中不起眼的业务。但当这项业务出现问题时,整个银行体系和社会金融体系都开始雪崩。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大原因正是债务不断积累给货币信用带来的巨大挑战。银行债务危机到达极端可怕的程度,迫使政府不得不用纳税人的钱为庞大的银行系统提供财政支持。储户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银行向储户提供信用支持,理当如此。但最后,纳税人落得个两手空空。这场危机损害的,不仅是迅速溶解的物质财富,更是人们对于银行、政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

  那么,现代社会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根源是否就是两种货币理论的差别呢?马汀所倡导的货币理论能否成为捍卫公平和自由的有力武器?拭目关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