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整体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

  • 发布时间:2015-01-27 09:55:35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政策继续定调为“稳健”,并突出强调“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如何理解“松紧适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只是在2014年昙花一现,还是会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市场关心的话题。

  “松紧适度”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

  2014年的货币政策没有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是采用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用定向降准、PSL、MLF、SLF等方式注入基础货币。而要理解央行为什么会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就得从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谈起。本届政府将去杠杆、不大规模刺激和调结构作为经济纲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这是对前期政策的进一步确认。

  具体来说,以往的增长是规模式的、粗放型的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企业杠杆率高企、产能过剩等问题,同时,支撑我们原先增长模式的要素驱动力,比如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正在减弱。因此,一方面要清理存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方面从2013年已经开始行动;另一方面,要在增量上做文章,从结构上增加新兴技术型产业、消费等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央行所采取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整体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一部分,与大方向是一致的,并不是孤立的。笔者的判断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在2015年,甚至在“十三五”时期都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政策继续定调为“稳健”,并特别指出“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松紧适度”意味着政策的灵活性更大了。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掌握好时点,降准降息与调结构并不是对立的。不应把降准降息与改革对立起来,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

  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截至去年10月,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9%和2.64%,比年初低1.47和1.64个百分点,但同期企业贷款(含票据)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仅下降0.32个百分点。有评论认为,货币市场已形成“堰塞湖”,其宽松并未传导至信贷市场,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然不畅。

  对此,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从货币政策来说,短端的利率还不能有效传导至长端,这是因为我国国债市场的深度不足,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还不够,债券市场还不够统一。解决的思路就是要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比如建立流动性更好的国债市场,以便于利率从短期向长期传导,建立更完善的银行间市场,使利率更能反映货币的变化,也使债券市场更加交互融通,实现从无风险利率到有风险利率的有效传导。

  此外,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还不尽完善,人为准入限制还较多。比如存款利率尚未放开,对机构的准入和开展业务都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制等。这就导致机构不能直接从事交叉型业务,银、证、保、信托等机构会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中间环节,将资金输送给受政策限制的客户。经过层层加码、雁过拔毛,贷款人最终的成本就变得很高了。解决的途径就是,放松一些不必要的准入限制、利率管制以及从事交叉业务的限制,使竞争更充分有效。这对降低融资成本也是有帮助的。

  从国际经验上看,要实现较好的预期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以美联储为例,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对市场预期的认知和把握还是错误的,其思路还是“最好让市场来猜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市场我应该怎么做”。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联储才形成一个比较公开、透明和可预期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

  由于一些新工具是第一次实施,对它的预期也或许要经过几轮实施后才能基本符合决策者的设想。此外,形成良好预期的基础是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