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猪肉消费致气候变暖吗?

  • 发布时间:2015-01-29 03:29:5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朱增勇聂凤英张学彪

  ◆中国人均肉食、猪肉消费量均明显低于众多发达国家

  ◆中国的饲料需求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没有抢夺饲料资源

  ◆中国政府致力于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并愿意承担自己责任

  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中国人吃猪肉正在危害全世界,中国养猪排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导致了全球变暖。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但把中国人吃猪肉当作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罔顾事实找“替罪羊”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多数温室气体来自发达国家,他们在应对全球变暖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另外,畜牧业中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是养牛业,并非养猪业。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中指出,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14.5%,其中养牛业占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5%,养猪业占9%。世界上牛存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和巴西,而非中国。2013年印度牛存栏为3.3亿头,巴西为2.2亿头,中国仅为1亿头。

  从肉食消费量来说,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中国的2倍。2011年,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人均在100公斤以上,中国则为57.5公斤,全球排名第68位。不仅人均肉食消费量低于众多发达国家,即便单论猪肉消费量,中国也远远低于德国、西班牙、克罗地亚等欧洲国家。《经济学人》杂志说中国因为主要消费猪肉每年都被称为猪年,那么西方国家每年都可称为牛年,而且是排放更多温室气体的牛年。

  2000年以前,中国生猪产业规模小,以散养为主,粪肥对环境影响不大。近年来生猪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规模化,粪尿等排泄物加大,但同时中国政府也相应加大了生猪产业环保治理,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和环保型方向发展的政策,在饲喂、卫生和粪便管理等方面推广使用诸如沼气发电等环保技术,极大限度控制了生猪养殖可能带来的污染。目前,中国生猪产业正处于向规模化生产的过渡期,绝大多数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通风好、阳光充足。《经济学人》杂志把中国养殖描述为“猪在金属板条床上生长,几乎不见阳光,极少能获得交配”,既缺乏调查依据又习惯性地以偏概全。

  《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中称“中国政府建立了全世界首个国家猪肉储备,干涉市场价格”,更是“数典忘祖”。储备肉干预机制最早实施的是欧盟和美国。美国农产品收储计划始于19世纪60年代,收购牛肉、猪肉等农产品用于食品券计划。2011年,美国仍拿出6690万美元用于猪肉购买计划。欧盟通过发放补助金的方式,支持私人猪肉存储和鼓励购买政府相关机构存储的猪肉产品,当猪肉价格低于基础价格的103%时,政府干预就可被授权实施。反观中国,2009年才第一次实施冻肉储备调控措施,但收储规模仅占总消费量的

  0.1%-0.3%。

  《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中称“全球一半的饲料作物都被中国猪吃掉了”,实属危言耸听!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3/14年全球粗粮消费量12.4亿吨,美国国内消费量居全球第一位,为3.1亿吨,占25%。其中玉米消费量美国占全球消费量31%,中国占22%。中国的饲料需求主要依赖国内生产,并没有与世界抢夺饲料资源。无论是饲料作物消费量,还是进口量,中国都只能算“小弟”,说中国猪吃掉一半饲料的人,不知道是“眼睛”有问题,还是“屁股决定的脑袋”有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并致力于畜牧业温室气体的减排,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修订了新《环保法》,提高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动物粪便、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加大沼气利用力度,控制甲烷排放强度,推动畜牧部门温室气体的减排可高达30%。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表明,“相比于欧洲、美国,中国民众对畜牧业的认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在此方面的挑战或许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严峻。”

  中国民众更能理解和接受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但是只让发达国家民众吃牛肉,不让发展中国家吃猪肉的立场显然无视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中国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也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多吃菜少吃肉”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的主流消费理念,中国愿意在减缓气候变暖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也期待与世界人民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未来全球变暖问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