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众号成恶意竞争新“战场”
- 发布时间:2015-01-27 06:53:01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则网络谣言两天点击量超十万 业内人士称——
广州日报讯 (记者薛松)微信点赞一次要被收取8毛钱?手机丢了任何人都可以盗空支付宝账户?某品牌蛋白粉使用转基因大豆?这些谣言不断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传播,令不少个人和企业深受其害。在昨日召开的“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研讨会上,不少企业指微信成谣言温床,受害后连幕后黑手是谁都不知道。
微信平台自身就深受流言困扰,比如“明天下午6点以后开微信每月要付25元”、“微信收费将于7月1日起,收费标准5分钱每条,语音一毛每条”。
一家知名企业公共事务总经理说,公司去年向微信要求删除了11.6万条针对该企业的造谣信息,但删除过程比较漫长,快则一周,慢则十几二十天。但是这种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两天内的阅读量能达到十万次以上。
另一家企业公关部人士说,这些网络谣言基本都集中于知名企业及大品牌。在微信里,越来越多的公众号被用作企业营销、推广盈利的工具,一些运营账号为达到营销目的,肆意发布竞争对手的谣言,使得微信成为同业圈内恶意竞争的新战场。
对此,北京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副院长王文华说,一方面,要给公众知情权和批评权,另一方面,应当采取措施净化商业环境。北京公安机关一位人士说,对于网络造谣中的“明知”、“损失金额”和“点击次数”等界定,公安机关同样面临着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阴建峰则说,对于网络谣言,大多数人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来判断,把有趣和新奇的内容进行转发,这种行为并非“明知”,也不应纳入“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罪”。
专家建议:尽量不要私了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主任孙春雨说,网络谣言的现象很多,但进入司法诉讼的很少,通过民事诉讼的较多,而刑事处罚的较少,因为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化。民事诉讼对当事人来说耗不起精力,刑事诉讼的门槛较高。他认为,应采取便利的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提高刑事处罚力度,帮助受害单位加强对电子证据的收集。他还建议企业尽量不要私了,而应进入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