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首日交易规则破坏整体市场公平
- 发布时间:2015-01-27 00:30:4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伦敦商学院(LBS)的两位学者ElroyDimson和PaulMarsh最近出一份报告,用英国的数据证实了美国学者用美国数据早就得出的结论:买新上市的股票(IPO),亏钱最容易。这与我国目前新股交易所体现的炒涨明显不同。
从中国新股发行与上市来看,新股始终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对应,新股首日上市交易规则所体现的非公平交易制度,更是造成新股市盈率不断上升。热于炒新、打新的投资者,虽然有些可以获得一个阶段性收益,但从对整个A股市场的影响来看,每年累积的数十、甚至数百倍PE形成的新股炒作,为未来累积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源。如果现行制度依然继续,那么未来A股的下跌可以预期,甚至可以预期风险源将导致A股可能再创历史新低。而这些品种风险的分化最终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出现巨大的投资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目前上交所对于新股首日交易的规定,是2014年6月13日发布的《关于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深交所则是同日的《关于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其变化来看,新股上市首日规定明显存在与其他股票的不同,20%、144%、64%这些数据的规定,实际上对于利益炒作的限制作用不大。相反,其利用第二日10%跌停板的有限跌幅,维持高开盘后的未来筹码兑现奠定了基础。因此目前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规则有必要加快改革。
要实现交易公平,就必须使得新股与老股的交易模式相同,我们知道在T+0时期,由于无涨跌限制,新股上市首日与老股没有不同,有可能涨的很高,也有可能跌的很深,市场对于新股炒作总会有理性成分;而目前新股首日交易明显区别于老股,当然利益机构高开维持,然后利用多日的跌停限制,而在合适时机减持筹码了,这样的交易体制,从根本上已丧失了交易的公平性,更易成为投机利益机构的炒作工具。
每次新股上市,沪深交易所都会出台相关规定,并警示炒新风险,限制风险账户交易、监控账户炒作等,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在审批制的大制度框架下,新股发行与上市一再遭遇人为的干预。发现出了问题后,暂停一段时间;当新股破发对市场形成了负面冲击时,新股发行暂时停一段时间;再遇到什么重大事件时,新股申购与发行又往往暂停。这一系列怪相,将新股神秘化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政策的多变导致了市场预期不明。2009年以来,沪深新股IPO政策几乎每年一变。这给市场新股发行的连续性与总体推进、让市场来确立价格形成了较大的障碍。试想,要是新股发行不暂停,保持正常供应,股价焉能不自然回归?
研究股市的人都知道,市场崩盘的原因一方面与宏观经济不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缺陷也是重要因素,而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易机制要件,其体现的非公平交易、与老股交易制度的有别等均可能构成巨大的风险累积因素,导致未来股市出现重大危机。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改革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制度非常必要,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从公平与对等的角度,考虑实行与老股10%涨跌停板制度对接,其发行价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则可以放开涨跌停板,实施T+0交易制度,让新股当日实现风险与机会的充分释放,投资者实现当日介入或退出的市场化选择。
新股市场乱象表明,改革新股首日交易制度须与市场整体股票交易规则一致,否则这种非公平交易体制造就的市场风险,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化定价形同虚设,最终导致风险累积,伤害投资者利益,对资源有有效配置与健康发展形成极大的风险冲击。同时对于重组而来的股票,也有相当必要与老股票总体交易规则一致,否则这也将形成缺口,累积风险,成为利益机构的一个内幕炒作之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