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反思金牌至上政绩观 专家:需简政放权
- 发布时间:2015-01-26 18:2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深刻反思金牌至上政绩观,不再公布各省份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追求第一不等于金牌至上。
央广网财经1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早在十八大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就曾陷入反腐风暴中,假赛黑哨、操纵比赛以及运动员选拔不公等事件,接连被曝光。去年二轮中央巡视,国家体育总局被纳入巡视范围。
去年11月,中央巡视组公布的巡视问题账单表明,国家体育总局依然存在腐败隐患,比如赛事不正之风突出;比赛不公;以及“干部兼职普遍,利益关系复杂”等现象仍然存在。
对于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今天发布的巡视整改报告,提出了取消、下放商业性、群众性赛事等赛事审批权;压缩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的自由裁量权等整改措施。
报告特别强调要深刻认识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体育精神的危害性,在深挖产生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的根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认为,体育精神的核心之一是重在参与,但是在竞技体育中,努力争创佳绩,特别是在国际赛事中鼓励运动员顽强拼搏、以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民族添彩,这都无可厚非。关键是这种金牌至上如果和金钱挂钩、和政治荣誉相连就会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毒瘤,甚至成为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必须割除。一句话:追求第一不等于金牌至上。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闵捷认为,如果体育主管部门能够把政绩考核指标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同时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去行政化、市场化的改革上多下功夫,体育领域的腐败是可以避免的。
闵捷:首先,金牌战略没有问题,它和体育局相关领导政绩连在一起。现在有一些政绩和奖杯挂在一起,包括一些资源利用,产生腐败有时候难免。对金牌的诉求,如果不和政绩挂钩,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和政绩挂钩与领导考核挂钩,难免产生腐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考虑体育工作绩效时,去掉金牌考核指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过去20年,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奥运争冠战略,以金牌作为一个检测指标。
如果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了以后,我们对奥运战略进行了一些改革,就是让各个体育政府部门取消金牌唯一指标,这是一个大的政策上的修改。另外还有一个政策,就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政策,把更大政策上考核指标放在全民健身上。我们体育腐败的问题,可从根源上来解决。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体育考核指标,排在第一的叫群众体育,是和全民健身在一起的。群众体育更多是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个检测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要重新建立。
其次,现在讲的竞技体育,更多指的是职业体育。职业体育带来的是产业变化,给国家做的贡献,利税的贡献。这个可能考核起来有自己一条体系,现在也逐渐的在建立,这可能要全世界共同来解决。另外它还有一些投资绩效检查。从国家体育总局角度讲,这个导向是正确的。但是接下来可能更具体做一些工作,比如在体育产业层面上怎么去考核,怎么让它更市场化、去行政化,这个需要更多建立这方面技术性的东西,这样我们的体育才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去年底,游泳名将孙杨“误服”禁药迟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有评论指出,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在处理孙杨“误服”禁药过程中所透露出的“金牌至上”的思维。而现在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反馈意见当中提到“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而同时体育总局也表示说深刻的反思金牌至上的这种政绩观,所以您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来摆正这种竞技体育,我要追求优异的成绩和金牌至上它之间的关系?
张彬:政绩观和金牌这两词,本身不带有褒贬的性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员当然要寻求政绩,体育比赛必然有第一名、第二名,所以金牌、银牌肯定得有。关键是中央巡视组也好,还是体育总局的反思也好,想扭转这种所谓的错误政绩观和唯“金牌至上”这样一种观点,怎么能够让相应的政绩观,变成一个正能量的政绩观,变成一个推动中国体育发展的政绩观,怎么能让金牌成为激励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一个很重要的奖项,这里面要做的事很多。
现在反思过来,看中央巡视组查出体育总局一系列问题,比如金牌至上是赛制审批中间的问题,还有运动员选拔寻租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更多和现有体育结构相匹配。未来首先做的是深化体育制度的改革,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该交给相关主管部门的交给主管部门。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到一个词叫“简政放权”,这其实不仅用在经济领域,不仅用在行政审批领域,同时在体育界和体育管理系统中,简政放权也必须要做到的,真正让市场的归市场,让它良性发展,相关主管部门起到宏观调整和政策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