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耕:期待沧海应有深度
- 发布时间:2015-01-23 16:53: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沧海先生不是一个人在进行创作,他现在是一个群体的领头羊。追随尹沧海先生的创作群体,将来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想出了一个概念叫“沧海画派”,当然现在提这个概念业界未必能够接受,但是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将来这个创作群体,像陈志峰、徐洪彬(均为尹沧海学生)或者更年轻一点的小一辈,有10个人左右能够打出自己的天下来,将来这个创作群体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在国内业界有相对冲击力的群体。
西方艺术领域里,有形成共同的创作理念、共同的哲学基础而慢慢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群体的现象,对于整个艺术史产生了推动作用。今天在座的诸位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历史使命感。不能仅仅是在这里办一个画展,炒一炒就完了,应该有历史使命感,将来成为一个群体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要建设这样一个群体,首先是要有个人作品,每个艺术家有作品,光尹沧海先生一个人不够,在座尹沧海先生的弟子们将来都可能成为艺术家,被认可。现在他们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呢?或者,尹沧海先生到目前的成绩到底在哪些方面做到了一流艺术家的程度,哪些方面需要思考或者作为弟子如何效仿?或者,成为一个一流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画匠,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我认为,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深度:自然深度、生命深度和历史深度。这三个方面的深度不涉及到技术层面。如果一个艺术家还在谈技术的话,这个艺术家可能只是一个匠人。所以这三个方面,听起来可能是非技术、非物质很难琢磨的东西,但是却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艺术家的人必须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所谓自然深度,就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了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不仅是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具体感,而且让我们产生一种冲动,有一种进入到所创造的世界里面去的冲动。这要求艺术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的问题。
所谓生命深度,就是把生命集聚的巨大能量和丰富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我看到沧海的画有这种感觉。沧海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这种敏感是一般人不能体会到的。正因为有这样的敏感,回忆很多细节,有时候不自觉回忆起小的细节非常清晰,这就是一种深度。当他5岁得脑炎的时候,被人认为是不是得了脑炎以后变傻时,实际上这是他生命中经历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时候他失去了寻常人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转移成他内心的一种感受,他内心有丰富的感受,但却失去了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最后转化成了艺术的表达。
普通人经过一个阶段的技巧训练后,都可以画画,但是想要成为艺术家,就需要具备超越常人对生命感受的力度。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将来有志于成为艺术家的青年学子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满足于生活中的物质,一幅画可以卖多少钱,对生命的感受力就没有了。
有一个对生活追究的永远目标,这一个目标不一定明确,在某种意义上追求不一定特别明晰,如果变成特别明晰就变成理性追求了。艺术家就是在模糊、混沌的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给你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冲击。所以只有这样的感受生命,在生命中经历过无数的悲剧性的挫折,作品才具有生命的深度,否则保留在画面上的就是技巧、天分,但是却不是一个一流艺术家的境界。
所谓历史的深度,就是要有对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将来如果真的有一个“沧海画派”,必然对中国文人画是一个继承和进步。艺术家创作每一幅作品,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将来诸位创作的文人画应该是中国文化历史的表达,表达的不是个人的艺术感受,不是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而是一种历史的理解,是一种中国文化史的理解。
我们的艺术将来不仅仅是一个绘画的技巧、绘画的艺术,而应该是中国文化过程的一部分。只有起到建构中国文化的作用的时候,“沧海画派”将来才有可能最终出现并存在。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