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寻找老地名 留住老北京(上)

  • 发布时间:2015-01-23 16:53: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北京地名其实很奇葩。在这些奇葩的地名背后有着很多故事。奶子房、小西天,外加各种胡同和斜街,这些奇葩地名由何而来

  3000多年的时光飞逝,让我们在说起北京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上一个“老”字,正是这样一个“老”字,把她的深厚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老北京的文化源于老北京的韵味,而老北京的韵味就深深地藏于老北京别具特色的地名中。

  2015年新年伊始,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活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距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近30年之后,地名及其背后的地名文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目前北京市的地名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在很多部门的“家谱”中,记录着的地名信息难以反映地名实际情况。对此,国务院从去年7月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6月。

  另据记者了解,同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名字,在国土、规划和公安等系统中,在接近时间段的名字也可能有所不同。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北京,老地名的消失速度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几乎同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身后,是一个个老地名渐渐消失的背影。

  能否通过普查挡住北京老地名齐步跑进历史的步伐?对此,公众的期待很高。弘扬地名文化,留住历史在这座老城铭刻的印记,让一个个的老地名不再变成历史,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要了解一个地方,没有比熟知地名更好的切入点了,了解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如此。在北京,许多地名都很有意思,但这些地名的故事就算你是个“老北京”都不一定十分清楚呢。

  王府井

  早年曾经是个村

  “王府井”是北京人都知道的地方,也是外地人来北京都要去的地方。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王府井的由来呢?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灯市口

  曾几何时“闹元宵”

  到了王府井,就离“灯市口”不远了。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二里许,即现在灯市口地区。而这“灯市口”之名是因灯市而起,大家知道吗?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旧时北京人过灯节不仅要吃元宵,还要逛灯市。北京灯市由来已久,最盛在明代,那时皇帝还曾赐百官放假十日以庆祝灯节,灯市放灯时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远近游观者不下万人,灯市口因此得名。

  南礼士路

  源于“驴市路”

  南礼士路和王府井一样,对于北京人和常来北京的外地人不会陌生。因为它是北京第一条地铁(现地铁1号线)的站名,也是诸多公交车站的站名。

  南礼士路早在金元时代就是一条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后,建立了月坛。按照旧时的规矩,通向坛门的主道,称为神路,或神路街,或礼神路。明代称此为礼神街,清代称为光恒街。另外,北京旧时的交通运输事业落后,骡、马、驴、骆驼等畜力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因此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而且当时在附近还有著名的白云观,此处经常举办庙会,于是骑驴游白云观就成了当时的时尚。1911年以后,驴市雅化为礼士,此路位于驴市之南,故名南礼士路。

  长椿街

  就是“象来啦”

  “长椿街”是北京最早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地铁站名,它和南礼士路一样也是诸多公交车站的站名。

  长椿街本叫“象来街”。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8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就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也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喻视吉祥,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的名称,后改为长椿街。

  天桥

  曾与“龙须沟”有“交往”

  有句歇后语——“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让人们知道了天桥。天桥,是北京旧时各类江湖艺人摆地摊的场所,而真正天桥的把式是有说有练的,他们都有真功夫。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最早的天桥是由汉白玉修成的,十分美观。光绪年间改为石桥。而后,在民国时期,又经过新的修改,使得原本天桥不复存在,但地名却流传了下来。

  呼家楼

  这里有座呼家的楼

  “呼家楼”位于北京繁华的中央商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高端写字楼林立,多条地铁线路经过此地,但又有谁会想到这地名是源于呼家的那二层楼啊。

  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楼”,相传此处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也就2层),高高地俯视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将此地称为“呼家楼”。

  五棵松

  五棵古松长于此

  “五棵松”是北京最早的一批地铁站站名之一。该地体育馆的开工是北京筹办奥运会的重要里程碑。

  说到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当时此处有提督邵英的墓地,周围有五棵高大的古松。当时的人们去往北京的西部十分不便,且常有土匪打劫,于是行人们就相约在五棵松树下碰头,然后结伴而行,五棵松这个地名于是从此叫开了。后来1965年国家修建地铁,由于技术问题,使得这五棵松树相继死掉,为了纪念这个地名的历史意义,在此处补种了五棵松树。

  苏州街

  也可称为敬孝街

  苏州街历史悠久,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苏州街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目前已是融科技、美食、图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繁华商业街,也是地铁10号线的站名之一。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好外出巡防,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去了。此行是去苏州,这也是皇太后第一次游访江南,大开眼界。回到皇宫后仍然对江南的美丽风景念念不忘,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经常出游。于是决定将从万寿寺一直到海淀镇的沿线大兴土木,建成了一条长达数十里的苏式商业街,俗称苏州街。这条街道不仅修建得像苏州的街道,而且里面的买卖人也是乾隆皇帝从姑苏城中挑选出来的,可谓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这条街道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焚毁,此后就名存实亡了。

  酒仙桥

  酒仙桥上先行过

  酒仙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北部,总面积5.3平方公里,由南北两部分组成。1952年起,酒仙桥在原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援助下,于辖域中部兴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774厂);而后于辖域北部相继建起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等使得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初具规模。

  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前,这坝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就是酒仙桥,酒仙桥的边上,有座酒仙庙。传说桥修成的这天,谁也不敢第一个走过去,都怕自己的福气小,冲了桥的运气。等到太阳偏西了,来了个推独轮车的花白胡子老头儿。小车两边各装了两篓酒,直奔桥而来并轻松推上了桥,大伙儿说这老头儿力气不小,准有福气。谁知话没落音,那推到桥顶的独轮小车向右一歪,两篓酒越过桥翅儿,掉在了河里。出乎意料的是,老头儿瞧也没瞧,飞快地推着小车,过桥转眼间不见。大伙儿琢磨,两篓酒掉在河里都不要了,真奇怪。有细心人还说道:小车的一边二百多斤,另一边空着,还飞快地推着走,凡人谁有这本事?准是神仙!正议论着,忽然一股酒的香味从河水里飞出来,遇仙人,又有了好酒,于是,有人提议这座桥就叫酒仙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